论浅析浅析《春宴》中时间书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4657 浏览:15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春宴》是安妮宝贝发表于2011年的作品,时间是这部作品的重要书写对象之一。笔者拟从时间与死亡,时间与流浪两个方面来分析时间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并得出生命个体在时间中走向虚无的最终命运。
关键词:春宴;时间;死亡;流浪
时间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一生是同时间抗争的一生,同时也是被时间湮没的一生,正如博尔赫斯所说“假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们相信,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时间做成的。造成我们的物质就是时间
!”随着人类对时间认识的突破性进展,时间也逐渐成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时间意识成了作家现代观念觉醒的重要标志。作家是时间的敏感体验者,通过时间书写表现着人类存在同时间的纠缠。《春宴》便是一部融入了安妮的时间感悟之作,借由对死亡和流浪的陈述,作者完成了对时间的书写。

一、时间书写的主题:死亡与流浪

时间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个体的性情和气质在其中形成,个体的行为在其中展现开来。在《春宴》中,人物的主要行为:死亡和流浪,是作者阐释时间的最主要途径。在作品中,死亡体现为肉体的死亡和精神的死亡,而“流浪”则体现着是个体对时代的抗争。

1.时间与死亡

首先,死亡体现为肉体的死亡。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的概念,他相信“人只是表面看起来一种理性动物。实际上,他是有死亡意识从而有时间意识的动物。”死亡造成了个体的过去现在同未来的断裂,进而造成了人类个体时间意识的停滞。
漂泊不定无从归属的吉普赛式女郎贞谅遇到流浪汉琴药后终不如其表现出的那般理性洒脱,前的金色阳光和她那张线条分明艳丽郑重的面容也只能定格在时间之中,断裂了贞谅的未来。事实上,当她企图用爱情来捆绑琴药的时候,已经意味着她处于弥留之际了,她肉体未死,但精神已亡。这样一来,其后的死亡就成了时间记忆下的必然选择,过去的美好时间成了她沉重的精神负担,内心的激烈冲突使她备受煎熬,只有死亡才能使她得到解脱。在这里死亡摧毁了个体时间,贞谅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与时间同归于寂。源于“占有”意识的爱情注定了其死亡的悲剧,对美好事物的强行占有只会加速美好的消亡,在《春宴》中,贞谅了,琴药死了,许清池回到于姜的身边,庆长接受了宋有仁,信得流浪于自己的之中……终究这一切的繁花似锦都成了水月镜花的虚妄,而历史时间仍然以之固有的秩序运行,个体在历史时间面前的无能为力彰显无疑。
其次,死亡代表着精神的消失。
信得为寻找心中对美和真实曾经持有的信仰,寻找真实的,与精神世界相关的自我,她情感的皈依是有方向的,就是她理念中童年印象即属于“过去”的“琴药”。但是,有着火焰般热烈顽强生命力的琴药终于在时间和疾病的捉弄中失去活力,信得曾经信仰过他的光和热,最终也只能从琴药那里看到破碎和虚空。精神信仰的消亡使得信得从此过着居无定所的流离生活。此外我们很容易看到,在《春宴》中精神的消亡还体现于历史遗迹的消失。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通过有形的,或者说对人类而言更为具体的对象来凸显时间就不可避免了。作品中被抽象时间所指代的观音阁桥,安妮尽可能地写得端庄厚重,“整个桥体以稳重舒展的八字形式铺排开始。斜脊高高掠起,在空中划出清逸线条。这座老桥……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端庄大气”[3],这座村庄现存最古老的桥被打上了时间的烙印,它是凝固了的时间,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时间的存在,但终究这座存在有期限但美感与时间一起轮回的古老桥梁也要在时间中消失,在时代的现代化进程死亡。而它所给予庆长的精神上的支撑和呼应也随之消失,桥的死亡已经奠定了庆长与清池感情失败的基调,最终,庆长这株“4500米高山之上难得一见的野生鸢尾”沦落凡尘,一如被许煕年照顾的贞谅,为另一个欧洲中产阶级所照顾。
安妮在《春宴》中通过死亡完成了对时间的斩首:个体只有过去和现在,未来并无存在的可能,它造成了时间的断裂,而这种断裂又造成了个体意识的悬空和停滞,在这种悬置的状态中,人们不得不直接面对时间,不得不重新审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时间与流浪

在20世纪的中国,受西方线性时间观的影响,历史时间观主宰下的宏大叙事一度成为文学的主要叙述模式。在进步的历史时间观看来,历史的脚步即个人奋斗的脚步,滚滚前行的历史所承载的是个体的希望和未来,个体被绑定在历史的身上,不存在独立于历史时间观外的个体时间感受,从而使得社会以“历史”之名消融了个体的生命体验。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处于新的历史转型期,高度统一体制下的“历史”保障的丧失使得个体对现实充满了焦虑,对未来心怀着恐惧,这焦虑和恐惧成了个体普遍的时间感受。安妮十分敏锐地觉察到生命个体的时间观转型,“流浪”即成为其小说中个体时间抗争于历史时间的存在方式,而“流浪”的背后,是个体对时代的不满和抗争。
在文本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时间长河中的流浪者:信得因为春梅的陷落而被迫流浪,贞谅在情感劫难后的自我放逐,琴药不甘为生活所束缚的自觉流浪,庆长为确认自我而在情感中流浪,清池向往海拔4500米以上的野生鸢尾但却困于世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俗的流浪……背井离乡者始终不能忘怀故乡的风土人情,所以庆长一次次想到的儿时经历,自小移民的清池5岁时的北京记忆,信得对春梅的寻找,这些被时代所损伤的人,注定要以各种流浪的姿态平息体内无法安稳的灵魂,以奔走劳作的形式填充自己虚空的心境,于是庆长一年十二个月不停地在路上,采访、写稿、发文。信得游走于各个国家,经历形形色色的男人或者女人,“于大多数的女人,我只是在游戏”的清池,身边永远不乏女人的琴药,这些沉迷于中的男子或者女子无以安放他们那“自我”不知所踪的灵魂,只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在时间的注视下完成精神的流浪。
安妮用“流浪”的姿态,使得个体试图跳脱现代工业社会历史时间破裂后留下的空虚感,寻找个体在有限时间内的意义、价值和自我,但时代给予人的只有虚无,同时间做出一番斗争或企图逃出一条生路终究不会有结果,走向虚无才是现代工业社会里个体的归宿。归根到底,安妮笔下的流浪者意指在生存论层面上的生命本身寻求自我并要求不断超越时间的非理性冲动,但这种冲动并非表征生命的升华和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反而在家乡的失落中,解构了其正面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显示了其作为时代给予生命的玩笑和骗局的面貌。 在时间的洪流中,真相地显现于世人面前,人们被迫直面时间的残忍和无情,个体失去赖以寄托的存在,一切抗争和找寻显得荒谬而无意义,黑暗和虚无接踵而至,个体时间意识的觉醒和对历史时间意思的无力挣扎成了个体的痛苦之源,而只有不断地流浪,人才能暂时获得精神的安慰,至于救赎,那是完全没有的。

二、时间书写的结果:走向虚无

在作品中,作者一直强调着人物对古旧、传统物品的迷恋,在她们那里,传统的过去是那般美好:在深山中采集藤蔓织布的贞谅,其生命在寻求一种倒退,她“不读杂志报纸,不看展览演出……常年离群索居,放弃资讯”[4],对日本古旧和服的布料和象征传统的尺八、三味线弹唱极度痴迷。没有人际交往,选择倒退性隐遁生活的庆长“不看电视,不读报纸杂志,不谈论时事政治,不知晓热点新闻……同时,阅读古代历史、古代艺术史、古记以及地理生物天文人类学等各种专业领域的书籍。”[5]在现代社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逐渐消失,未来并不可见,一切都成为让人惆怅的幻梦,现实聒躁不安,每个人生活在时间的压迫之下,用可笑的不自知在无限的时间存在中追逐功名利禄,却料不到只是在没有未来的混沌中无谓挣扎,这好像是对人生的一种嘲笑,在时间无限性和生命有限性的对比中,所有金钱、名誉、华丽、尊贵均成虚空,从而使人物对过去的回忆变成了对“虚无”的体验。
钱钟书说:“目光放远,万事皆悲”,将个体和时代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来审视,无非是个“人生如梦”的经验过程,一切不过是由生到灭的过程,传统陷落了,现实是一片荒芜,找不着来路,看不到去向,个体难免体会感到虚空,但作者在面对人生尴尬的时候,即使意识到人生的虚无,仍然坚持选择勇敢抗争,一如信得,在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渗透至作者浓烈的希望,她试图用充实的生命反抗虚无,哪怕最后的抗争仍然抵抗不了最终的虚无,但毕竟做了努力:生命个体前行,并不知道要去哪里,但仍然前去。开放性的结局通向的是未知的明天,尽管未来看上去虚无飘渺,但毕竟代表了一种可能性,这结局寄托了作者对理性自觉生命形态的呼唤。
结语
《春宴》的书写中渗透着浓重的时间意识,将人物放置与时间洪流中思考个体命运,反映了作者真诚的人文情怀。个体生命是个活体,在时代中很容易被损伤、被毁灭,而现代社会不断扩大的现代化进程终将造就一座充满消沉和衰亡的荒园,时间中的一切人事注定荒芜不堪。伊利亚·普里高津说“在某种意义上,凡是对文化和社会方面感兴趣的人,都必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考虑时间问题和变化规律。反过来说大概也对,凡是对时间感兴趣的人,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时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发生某种兴趣。”[6]安妮从时间出发,思考现在,在其作品中展现了现代社会逼迫下个体生存的窘迫和无助以及时代的喧哗与骚动,体现的是作者对孤独漂泊、纷乱异化等人类存在主题的思辨。同时,在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作者的心里存在一个稳定的心理特征,即对生命的敏感和尊重,文本中,无论是写死亡,还是流浪,乃至最终人物走向虚无,作者在用一种自觉的文化心态表现了时间长河中个体生命存在的窘迫和困顿的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对生命本真存在的思考,寄寓着自己的对理性生命形态的希望,为解决时代背景下个体的生存危机做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贡献。
[参考文献]
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文集·文论自书卷[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

6.P196。

吴国胜.时间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P2。
[3]安妮宝贝.春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

1.P97。

[4]安妮宝贝.春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

1.P78。

[5]安妮宝贝.春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

1.P299。

[6]吴国胜.时间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

6.P246。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