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离异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行为“失衡”分析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5865 浏览:146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从每一届的情况来看,父母离异的学生在班上都占一定的比例,特别是近几年来,这种比例呈上升趋势(如现在所带的班,62名学生中父母离异的有15人,占全班人数的24%)。这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上、行为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 ,有相当一部分“失衡”还特别严重。有的傲慢、粗野、骄横,但他们心里却都很自卑;有的常常自诩看透人生,对一切漠然视之,以致对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关心他们的教师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有的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正误观,纪律松懈,法制观念淡薄而误入歧途,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以上心里、行为“失衡”,病根到底在哪里呢?

一、离异家庭学生心里、行为“失衡”的原因

1.家庭自然结构的缺损,造成家庭功能削弱。家庭的破裂使承担抚养责任的父(母)生活负担加重,又兼家庭不幸对其本人的打击,无暇或无心 顾及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有的孩子因各种原因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破裂更是无人管或无心管,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回家后无人督促,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也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甚至在家一晚上就看电视或出去游荡、上网;有的因无人管或无心管,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个别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钻了父母没有协同教育的空子,两边要钱,在外高消费,并养成了说慌话的习惯和享乐主义的思想。
2.家庭温暖减少,父(母)的离异使孩子的心灵蒙受创伤。有的父(母)再婚,新的兄弟姐妹的加入又添龌龊烦恼。孤独、寂寞、被抛弃感严重伤害了这些孩子脆弱的心。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们常表现出戒心、敌意或过分敏感。他们因很多从父母吵架,离婚和缺少家庭的温暖中自诩看透人生,对一切漠然视之,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不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或者行为习惯差且对他人善意的劝告、批评不屑一顾,依然我行我素。
3.家庭气氛不良、教育方法不当也是离异家庭子女心里、行为“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的父(母)离异后,总感觉欠自己孩子的,要给予补偿,因此对子女过于溺爱,甚至包庇袒护,使子女慢慢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有的父母离婚后,心里上一直存在怨恨,逐将怨恨发泄在自己子女身上,要么粗暴打骂,使子女处于焦躁紧张、恐怖不安的状态,心灵被扭曲,要么撒手不管,听之任之;有的父母本身劣迹斑斑,子女耳濡目染,品行慢慢变差。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措施

1.首先,教师无私无尽的爱是教育好离异家庭子女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只有在学习、生活上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地关心、更多的帮助、更多的爱,这些孩子才有可能从离异家庭的氛围中解脱出来而健康成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关爱无异是一剂良药,孩子在冰凉的世界里感到了来自老师的温暖,明白了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有人在意关心自己,心灵的创痛就会减轻许多。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也才能“信其道”,心理上、行为上才能向健康方向发展。某学生,父母离婚后,跟父亲生活,但父亲行为简单粗暴,平时不打既骂,导致这名学生性格越来越孤僻,成绩也越来越退步。我在生活上特别关心她,经常与她谈心,了解她真正的内心世界,并鼓励她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层层困难,抛开思想顾虑,与同学多交往。同时,我到她家与她父亲进行了交谈,希望他父亲给予她更多地关心、更多的爱。父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慢慢地她父亲也改了许多,她也因此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想师爱对于她的转化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啊!

2.掌握离异家庭子女心里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

在一个班里,离异家庭学生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的影响不能低估。这些学生心里状态复杂,有个性,也有共性。如处理不好不但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反,还会对整个班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消除其疑惧心里,在生活实践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不断摸清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我认为班主任要根据这些学生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对于孤僻的学生,可安排一些活泼开朗、有上进心的学生与之交往,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使同学懂得善待大家庭中不幸的同学,组织学生多关心离异家庭子女,使之不孤立于班集体,在学校生活愉快轻松,积极上进。其次,教师的理解和宽容也非常重要。对于离异家庭学生,班主任要用足够的耐心,对他们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予更多的理解。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现实生活的真理,促其清醒地认识自身错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步入阳光地带.。当然,理解和宽容不是放纵,而是一种姿态和方式,目的在于“治病救人”。对这些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理解宽容,要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另外,结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的鼓励也是相当重要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不断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和鼓励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有的离异家庭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自尊心,培养了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

3.做好家访工作,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我认为对于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家访工作不可缺少。有时不仅要到承担抚养责任的父方(母方)家访,而且还需要到另一方家访,这样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及在家里受教育的情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从中做一些教育协调,提一些具体的家庭需要配合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完全必要的,一方面使学生家长感到教师的关爱,融洽了师生关系及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使部分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也可以避免教育的漏洞和教育的盲目性。如上一届所带某学生,父母在他2岁时就离婚了,他成天在外玩耍,作业不做,经常迟到,甚至旷课,我马上到他父亲和母亲两方分别进行了家访,从两方反应的情况来看,我意识到她钻了父亲和母亲没联系的空子、向父母都要钱做生活费和学费,却向父母都说对方不出一分钱,如何不管他等,他自己却拿了钱在外上网。了解这一情况后,我把他及其父母全部请到一起,从中协调,一是将真实情况告知其父母,说明了配合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父亲和母亲以及父母亲和学校配合教育的措施。之后,由于各项配合教育的措施落到了实处,她逐渐改掉了坏毛病,并有了长足的进步。
总之,离异子女心里、行为“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变“失衡”的现象需要方方面面的关心和配合。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给予更多的爱、调动积极因素和家访等方面想办法,从而纠正他们的不良心里和行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