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重视提问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7147 浏览:230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326-3587(2013)11-0034-0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粗浅之见:

一、课堂提问要寻求启发点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提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学生有益的。

1.在新知识的重点处提问

课堂提问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2.在知识的链接处提问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的新知识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寻求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进良好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选准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直接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支点,而且,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3.在理解知识的疑难处提问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不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还能让学生开启心智,暴露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有意识的捕捉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进行设疑问难,就能良好的激发学生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解题思路的转折处提问

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大胆的提出合理而与众不同的解法,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疏通,铺路搭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5.在学生思维受到干扰处提问

教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相联系的一面,又有相区别的一面,特别是对于表面相似而实质相异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预防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问题提出来,如果能够勾起学生探索这个问题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问题。
例如: 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首先出一些简单的一位数和两位数,让学生来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不是3的倍数,同学们根据乘法口诀表能很快判断出来,但是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出了两个较大的数,同学们就不能很快判断了,这个时候,我告诉他们我就可以很快判断出来,然后很快做出判断,并让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同学们的验证完以后,也许会认为老师是提前算得,这时候再让同学们当场出几个大的数字来考考老师,这样在一来一去的问题中,同学们求知的一步步的被激发起来,最后大家都相信老师肯定有一种好方法,希望自己也能够学会的时候,相信孩子们学习的效果的最好的。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同学们都想学习这个知识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而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在提问题的时候有意识的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对知识的需要,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但同时也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把握好,若提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和一定深度,学生会感到轻而易举而乏味,但问题难度过高,又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而丧失了求知信心也会适得其反。要选择一个最佳的高度进行设问,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这才是对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最有帮助的。

三、课堂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四、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老师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思考性,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同一个点上画几条射线,问到:除了几条直线,你们还发现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边与角的关系,还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等相关知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而有所领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老师的启发就显得犹为重要。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并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由表及里,由里及深。

五、课堂提问要抓住教材的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学生不仅自己回答了问题,还加深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后面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六、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

课堂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应该增强问题的目标意识,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符合教学活动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而类似于下面这样的一些提问似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比如说教师经常会问一些这样可有可无的问题“这道题用加法算对吗?”“这道题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对不对阿?”“4+7是不是等于11啊?”“这句话你们听明白了吗?”……回想起我自己在数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没有多大价值的提问,既浪费了时间,还容易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的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提炼自己的语言,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体现强烈的目的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提问,不分主次。例如: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完全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改成让学生去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为什么用加法解决,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说一说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并且表达想法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提问题还应明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提问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总之,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讲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效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