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英语课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功能及启迪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32345 浏览:1467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 引言
Nunan & Carter (2001)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话轮中说话者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作为言语社团中普通存在的社会现象,语码转换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外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通常涉及到两种语言:学习者的母语和语言能力有待于提高的目的语。在外语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频繁地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进行转换。而学者们对于外语教师是否应在课堂中进行语码转换,适度使用母语,意见不一。Miles Turnbull (2001)指出,教师在课堂上的母语使用量不应超过课堂总量的75%,否则将被视为母语使用过量,而母语使用过量会剥夺学习者在课堂上宝贵的语言输入机会,进而影响其语言习得。他同时也指出母语和目的语的使用应该“最佳化”,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专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Nation(1990)认为摒弃母语会增加学习者的心理负担,反而有碍于外语学习。Cook(2001)建议教师在外语课堂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目的语,然而他并不主张完全摒弃母语,并进一步指出可以使用母语进行语法形式和意义的讲解、宣读课堂指令及进行课堂管理等。
语码转换受交际情景、交际话题以及说话者的角色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王楚安,徐美彦,2005)。外语课堂中适度、适时进行语码转换有助于促进师生双方会话的和谐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Olcay Sert(2005)将外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提供更为真实的交际环境;第二,话题转换功能、情感功能和重复功能;第三, 控制发言、重复、缓解冲突。尽管诸多学者并不支持教师频繁借助于母语进行课堂教学或与学习者进行交际,然而,了解语码转换的功能和原则,可以增强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意识,进而更好地选择、改进课堂教学话语,促进二语习得。

二、 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

尽管教师在某些教学环境下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码转换,然而,这些诸如转换话题、情感交流、重复、强调等无意识的、自发的语码转换对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Mattson, Burenhult,1999)。高军、戴炜华(2007)将语码转换的功能分为教学功能、元语言功能和交际功能。本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山东省某高校6位教师授课录音材料的分析,从新的角度对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语码转换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根据研究结果,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和情感三方面。

1.教学功能

教学功能是课堂教师语码转换最重要的目的。通过使用母语语码进行解释说明,可以降低目的语输入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对收集的课堂语料的详细分析,笔者将语码转换的教学功能划分为以下的子功能:解释说明、澄清、提问、辨析、强调及语篇标记。具体如下。
(1)解释说明
解释功能是外语课堂语码转换最为重要的功能(黄飞飞,2012)。在课堂上,当讲解抽象的语法规则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时,教师通常会从英语语码切换到汉语语码,在传达新信息的过程中搭建起从目的语过渡到母语的桥梁,从而使解释更为简化易懂。请看例1:
T:The word “trick” means the best solution. Well, class,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rick” in the sentence?
S:(silence)
T:The trick means “最好的解决方案”, ok?
上例中,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对于新词“trick”,首先用英语语码讲解了其含义,之后当问及学生是否理解了该词的意思时,学生并未给予积极地回复。教师将学生的沉默视为不理解,及时将语码切换为汉语,在解释词义的同时也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再看例2:
T:It is a horrible disease an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urn pale at the mention of it. “Turn pale at the mention of something” means people’s faces turn pale while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and in Chinese, we he a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There are four characters. What is it?
S:谈虎色变。
T:谈虎色变。 Right, very clever! 谈虎色变,ok.
上例中,尽管教师意识到学生理解了意思,但是由于该表达可以用更为言简意赅的汉语四字成语进行翻译,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希望学生使用汉语语码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紧接着,教师重复汉语语码表示对学生回答的认可。
(2)提问
笔者发现,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使用汉语语码极为普遍。请看例3。
T:So in order to protect ourselves, what can we do?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做些什么?Please think over this question. What can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Who can he a try? Please.
在上例中,教师使用汉语语码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所提问的内容,避免模棱两可的理解影响学生的回答,同时积极引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其专注力,以做出最为恰当和准确的回复。
(3)澄清
在课堂上,多数教师通过提供相应的汉语翻译来避免学生的理解偏差。如例4: T:Since AIDS is the mutual enemy of all human beings, this is a battle, this is a war and this is an undeclared war. Undeclared, 这是一场不宣而战的战役,right, and this is a war between AIDS and AIDS patients.
当涉及到生词“undeclared”时,教师及时作出预测,认为该词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直接切换到汉语语码进行澄清,节省了课堂时间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的理解。
再看例5:
T: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for the most part,are diligent and well-behed. 这个地方, for the most part不能翻译成“大多数情况”, 而应翻译成 “大多数同学”。班里大多数同学非常勤奋、非常有礼貌。
例5中,如果教师继续使用英语语码,无法引发学生的注意,进一步澄清常见的理解错误。而使用汉语语码则可以澄清学生的理解,有效地避免学生将错误内化,
(4)辨析
在讲解词汇时,尤其是进行近义词辨析的时候,为了区别易混淆的词汇,教师会进行英汉语码转换,提高学生的词汇区分鉴别意识,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不同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如例6:
T:She is, for the most part, a well-behed girl. In Chinese, the sentence means: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举止优雅的女孩。大家要注意,这个地方,词组for the most part, 并不是“大部分”通常的意思。
在上例中,如果教师使用英语进行两个词组的区分,即使学生明白了意思,也无法引发其更深层次的关注。教师适度切换到汉语语码,目的是加深学生的理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关注,避免错误的屡次发生。
(5)强调
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知识点或信息可以通过语码转换的形式进行突出强调。在例6中,教师在使用英语语码重复了两遍需要注意的细节后又用汉语解释了一遍,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T:There is nothing to make a fuss about. Very simple example,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bout”. Don’t forget the preposition! Don’t forget the preposition! 不要忘了这个介词,ok? 在上例中,教师反复两次使用英语语码强调介词的重要性,而后再次使用汉语语码进行突出强调。
(6)语篇标记
刘润清(2006)指出,外语课堂上诸如“Okay”、“well”、“right”等语篇标记语可以传达重要的信号,如新的授课内容的开始、教学内容的过渡等,通常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笔者发现,尽管话语标记词大多是学生所熟悉的表达,然而,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关注,教师经常会转而使用汉语语码的语篇标记词,如例7。
T:If you say “yes”, you’ll get one score and if you say “no”, you will get “0”.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题:Do you frequently get too little rest? Yes or no?
教师使用汉语语码从第二个问题迅速过渡到了第三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个问题,使学生不再将注意力过多放在前一个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管理功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换也可以起到宣读教学进度或调控学生的行为等目的,以使课堂指令更为清晰,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例8:
T: Who’d like to be the volunteers?
(Many students raise their hands)
T: 我想给学一次机会, because you are so silent in the class.
(Three boys raise their hands)
T: Ok, well, you three, please?
上例中,教师希望学生积极发言,学生的回应也非常积极。然而,教师后来发现举手者多为女生,男生大多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为了能够引发学的注意,同时起到敦促作用,教师及时将英语转换到了汉语语码,使用了“我想给学一次机会”引发了男生的注意,调动了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最终激发更多男生自愿回答问题。

3.心理情感功能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交互才能完成。Brooks & Donato (1994)认为,作为正常的心理过程,母语的使用可以促进二语输出,并维持师生交际的顺利进行。Cook(2001)指出,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母语与学生个体进行更加自然、顺畅的交流。曲晶、孙芙蓉(2007)认为课堂是教学与情感交流的场所,母语和目的语可以交互使用,以便于师生双方可以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保证师生交流的顺利进行。笔者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汉语语码可以起到暗示启发、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和批评等情感作用。请看例9。
T:He you ever seen this design? (幻灯片上呈现红丝带的图片)He you ever seen this design? What is it? Yes, it is a ribbon, red ribbon. Because it is red, right? It is red ribbon. Where did you see it before? S:silence.
T:Where did you see it before? 大家好好想想,你们都在哪见过啊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618jyw.com
?Maybe from TV, from Newspaper or from magazines.
上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曾经在哪里见过红丝带”的问题,然而,由于学生思考时间有限,教师并未得到预期的回复。教师用英语语码重复问题之后,又转向汉语语码,并不是因为学生不理解英语语码的含义,而是为了通过汉语语码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尽一切可能积极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
Giles(1997)等心理学家基于实验观察与分析,发现在交际的过程中,说话人为了获得对方的赞同或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往往会调整自己口音、语速、手势、语码以同对方的风格尽量保持一致。他提出了“言语顺应理论”来解释说话人在语体上与听话人趋同或偏离的现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导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扮演权势的角色,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建立同等共聚关系,减少师生交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交际障碍,教师往往会选择将自己的语码与学生的语码靠拢,如例10。
T:Well, what are the reasons of iron deficiency? Can you make a list of the reasons?
S:(negotiate with their partners)
T:We can say the first reason is ignorance. Right? What is ignorance? Can you explain the word “ignorance”?
S:无知的。
T:对,无知的。They are not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iron reserves.
在例10的师生对话中,教师期望学生使用英语释义的方式解释“ignorance”,当发现学生语言知识入不敷出无法进行英语释义而选择使用汉语语码时,教师没有强迫学生转换语码以保持与自己的语码一致,而是选择了与学生的语码保持趋同,转而使用汉语语码重复了学生的回答,接着将语码及时转换为英语语码对单词进行了释义,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三、 语码转换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继自然法问世以来,很多教师主张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地避免母语的使用,将目的语的使用最大化。实际上,由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限,在某些情况下适度使用母语有助于学生掌握比较抽象的语法、句型等知识点,节省课堂时间,同时减轻学生的情感焦虑,增进师生感情,因而对外语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课堂上教师过渡使用母语容易使学生忽略目的语的表达,过分依赖母语,进而不利于外语学习的正常进行,最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在外语课堂上应坚持目的语优先的原则,将目的语作为课堂优先使用的语言输入,只有在学习者语言能力入不敷出时再考虑适度使用母语进行解释和澄清,并在解决了交际和理解障碍后及时将语码切换到目的语。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的频率还受课程性质、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陈立平,2004)。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并通过提问、反馈、测试、作业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总体水平,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意识地、灵活地在中英两种语码中进行转换。总之,只有掌握了语码转换的技巧,教师才能有意识地在英汉两种语码之间进行灵活切换,最终增进师生交流,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提高学生目的语输入的质与量,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Cook,V.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

7.3(2001b):402-23.

Giles,H.& Powesland.Accommodation Theory [J].Sociolinguistics.New York:Macmillan Press,1997.
[3] Olcay Sert.The Functions of Code Switching in ELT Classroom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2005,(8).
[4] 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5] 高 军,戴炜华.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外语教学,2007(1).
[6] 黄飞飞.刍议课堂语码转换的功能及模式.教学与管理,2012(2).
[7]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8] 曲晶,孙芙蓉.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3).
[9] 王楚安,徐美彦.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