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浅析浅析小学生研究性学习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1058 浏览:949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再次研究教科书的间接知识,这种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1003-2851(2013)-09-0238-01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

一、诱发研究,让学生想研究

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质是教师通过问题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教学过程往往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展开。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或驱动力,并且问题的解决应当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或愉悦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探究动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设定研究问题,让学生乐研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问题的选择是首要环节,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问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问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一)创设丰富的提问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作为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主动性。“好奇”是青少年的共同的心理特征,“好奇”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而细致地观察与思考,探索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尤其表现出对于新奇的疑难问题敢于主动进取,大胆追求,及时提问。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应该加倍爱护及时引导,引导他们讲出他们想讲的问题。
(二)教给正确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为了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要对学生提问加以引导训练,引导学生提问的正确方向性。第一,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例如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有什么新的看法、理解和新的应用。第二,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抓住重点,切中难点,紧扣疑点,使问题设计得有价值、有深度。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去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好研究方法,让学生会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学习方法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结论的获得很重要,而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方法则有广泛的迁移性,即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注重学法指导很有意义。
(一)鼓励主动学习,给学生尝试,摸索学法。唤醒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此,我们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换为新课导入时的示范者、学生语言操练时的监听者或监督者、复习时的强化记忆者、巩固阶段时的帮手。首先,要根据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每堂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语言材料,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其次,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要多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能够使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说、读和表演,增强学生投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他们乐于参与。
(二)比较、迁移的方法。对于类似的教学内容,我们常采用比较、迁移的方法。如讲解两篇类似的课文时,前一篇常重点分析,学习后一篇则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回忆前一课的方法,比较两篇文字的体裁、特点、感情的异同。比较、迁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学,积累知识过程,学法指导就在其中。
(三)教师评价法。这种学习方法,在学生作文中最容易见到。我经常每批阅过一次习作后,一些好的文章在课堂上让小当众读给大家听。我发现这种办法特别好。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当众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所以他们都积极地想写好作文,对写作文充满了兴趣,作文水平自然会很快提高。通过批语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切的爱。师生情感在这种情感的交融中会更加和谐,她和谐得似一幅画、一首诗!

四、重视研究成果,让学生享受研究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依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反复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成新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甜美时,他会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
每一份研究成果都浸透了同学们的艰辛与汗水,同时也包含了他们的喜悦与期待。因此,我们都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常常神采飞扬,滔滔不绝。通过成果展示,更加激发起同学们参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学习下去。他们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自觉探究数学的好习惯。
总之,如果我们的每一个课堂,每一次学习机会,都能有“研究”的内涵和品质,都能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小学生的学习就会更自主、更主动,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能力更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