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究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16003 浏览:7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无数案例证明,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探寻问题答案过程中,会表现出更高的和热心,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习的效率。

二、合作学习的特点

1.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课标中明确指出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合作学习的分组,即跟“谁”讨论,则直接影响到讨论的结果,不同的分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性别、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 让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不同的小组成员在合作活动中相互激发,彼此受益,各展其长”。合作小组是群体的外向学习组织,小组成员间不仅是文化知识方面的互助,还可以是品德、纪律和生活等方面的合作。

2. 明确分工

由于小组成员中,各人的特长,爱好、性格、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倡导“人人关心集体,个个争做主人”的前提下,在完成一个共同目标时,我把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以4人一个学习小组(适当采取自由组合)为例:每组分为主持者——主持合作工作的进行,检查组员完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成任务的情况;总结者——负责把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记录整理;提问者——组建交流时,对其他小组的结论提出异议;发言者——负责组间交流时确保每一个学生尽责完成任务。 各小组成员督促、检查、记录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使每名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增强自理、自立的能力。
其实,无论小组成员充当哪个角色,“都必须秉承全体成员参与,不得排斥后的一名成员的原则”。同时,这些分工也并非是固定的,角色也会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承担不同的角色,明白各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来增强合作的意识和责任感,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充分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合作学习不仅仅能让同学们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且能让他们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起分享学习资料。如我规定他们在语文学习里,让一位同学负责准备工具书,一位同学负责准备语文资料参考书,一位同学准备笔记本,一位同学准备草稿本,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来实现小组目标。

3. 确立小组的学习目标

为了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小组成员进步的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小组目标确立就居于首位了。教师首先会要求各小组制定好小组的总体目标,小组成员的个人理想目标,并提供2~3条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让小组成员间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建立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平台,从而营造出一种在语文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更为自己的语文教学的有效达成奠定基础。

三、提高中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

1.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创设合作学习情境与氛围

合作学习模式下,需要预设学习目标,选择有价值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将原来由教师主讲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语言表达、语法特点等知识点,通过组内、组间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之达成。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及媒介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环境。可以通过音乐、画面等元素应用于教学课件中,创设学习氛围,使学生较易进入教学情景。
2。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近组合、科学管控、课外延伸
(1)就近组合。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2)科学管控。合作学习模式必须重视引导,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综合素质等特质,尝试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组内核心,对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选择值得信任组织能力强、时间把控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本组的主核心,对于普通难度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可以尝试选用中等生、甚至下等生作为组内的组织者,不求组织者成为本组学习的核心,但求锻炼其组织能力及探究能力,在提升素质能力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激励中下生,形成共同进步的长效机制。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在组与组之间或全班范围内作交流沟通。在合作学习结束后,中学语文教师要利用组间、组内的学习达成及过程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提高。在总结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
(3)课外延伸。语文课外学习比起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灵活多样。经常性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并鼓励学生自由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更充分地发展,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学生学习了《田忌》、《夜莺的歌声》等课文后,主动要求把它们改编成课本剧表演。课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又如学习古诗词《忆江南》《渔歌子》《游园不值》后,教师鼓励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词。有的小组合作办起了手抄报,有的小组进行了诗词朗诵比赛……这些趣味性极强的语文课外活动将学生合作由课堂延至课外,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与积累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与能力。
研究的实践也证明,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