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细读细读·探究·写作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4135 浏览:132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文学习兴趣的增强至关重要,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细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细读,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细读方法
1992-7711(2013)17-071-1
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应该是语文教材,我们应该把每一个文本作为一个支点来撬动更多的知识信息,辐射更加宽广的领域。正确细致解读文本,适度拓展,与写作有机融为一体,将众多星星连缀为美丽的星座。

一、细读文本,厚实积累,引入写作之活水

阅读是理解、吸收,是途径;写作是表达、外化,是目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作者之间以文本为媒介的互动和交流,呈现的是精彩纷呈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种交流和呈现的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文本正确全面细致的解读。因此,正确细致解读文本,应是教师教学预设中深思熟虑的重点之一。我们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去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指导他们学会“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教材中许多作品的文本都是语言的典范,素材的熔炉。我们应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注重积累、归纳与整理。细读文本,揣摩字词,积累素材,而字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作文的基本单位,素材是写作的源泉,词汇、素材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写出的文章定会味同嚼蜡。那么,这些丰富的词汇是从哪里来的呢?朱熹有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细读别人的文章,深入理解其妙处,不断积累,从而借鉴过来的。平时学会积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努力把自己所读的文章的好词、好句,乃至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618jyw.com
好段,好的素材,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词汇与写作素材也就不知不觉地丰富起来,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写景的优美语句如“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夕阳的金辉把绿色的林海染成金黄一片”。又如“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校园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外衣。操场上,像铺上了一条白色的地毯。老槐树的树枝上,银白雪条闪着道道白光,校园变成了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鲜活的写作素材如“虽九死其犹未的屈原”,“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至忠至孝的李密”,“饮恨忍辱,著成信史照尘寰的司马迁”,“腿残肾衰心犹壮;文丰笔劲风长存的史铁生”,“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的海伦凯勒”。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也正说明了锻炼积累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写作的活水源源不断,在适当的情境中自会灵活自如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还会点燃起创新的火花。

二、细读文本,深挖内蕴,借鉴写作之范本

首先从高中学生的心理来看,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思维中的形象或表象通过积累逐步让位于概念,并由经验型的抽象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逻辑思维发展转化。但这一发展转化还不够成熟,往往要借助于别人用过的一些方法或创作的一些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这样必然会出现模仿。但同时,高中生潜在的那种好奇心、求知欲,对发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旦被激活,其创作一定势不可挡。其次,从写作学的角度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模仿,也就是叶圣陶所说的作文要“像样”。仿效先进的东西,吸收别人的经验,目的是扩大自己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的基础。因此,学生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中间必然要经过模仿借鉴,但“沿浊”是为“更新”(陆机《文赋》),由此看来,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仿写”,是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也是学生创造新作品的必要前提。古今中外许多的优秀作品都是意形完美结合的写作范本,尤其是教材文本,细读它,它形式的独特、构思的巧妙,主题的新颖令人叹服。写作时,聪明的读者总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去模仿、去学习。即借用其文体的形式(外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教材文本《理想的阶梯》,细读它,深挖其内蕴,你可以发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的内容都围绕它来展开阐述。接着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方面,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排比段落,各方面的第一句又是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三个方面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这种总分总结构,可以使人获得概括而清晰的整体印象,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每方面又采用论点+事例+分析的论证形式,这样的形式使得条理非常清楚,结构十分严谨,可做议论文的范本便于同学们学习模仿,易于操作。小说的典范文本《小桔灯》,环境典型,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脉络清晰。细读范文,继而深入研读,在其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模仿活动中逐渐消化吸收,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而产生自己的“改装型”模式,而且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细读文本,深入探究文本的精髓,运用于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但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读与写作的关系,鼓励他们去细读、不断地积累,加之以教法得当,这样势必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渐有所创新,张扬出自己的个性,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锦绣文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