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效研讨高中数学教学高效性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33539 浏览:1557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推行以来,关于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课程改革探讨的核心问题。笔者就自己与本校数学教研组同仁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索上,谈谈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推行以来,关于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课程改革探讨的核心问题。各位专家与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成果纷纷涌现。笔者就自己与本校数学教研组同仁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索上,谈谈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以求教于同行。
教育专家余文森先生认为:“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①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的教学方式,既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能形成过程、点拨方法,还能激发情感、端正态度、塑造科学的价值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看来,“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②
的确,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笔者觉得,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观,依然是当今研究与教学的最重要的依据。熟悉其基本原理,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能有效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标准,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结合高中实际学情与减负增效的考情,我校数学教研组通力合作,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考试大纲,分配研究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任务,细化考点知识,既有舍弃更有整合,最终将包括课本在内的多种教学资源落实在每份数学导学案!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长处

1、便于学生预习课文。古人云:“不打无准备之仗”,实际上,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 导学案为先导,提前发放,利用10分钟时间即可完成大概内容。导学案又为纲要,囊括了课标要求、考试大纲,重难点知识,知识梳理,探究问题,知识巩固等内容,反映了老师上课的思路,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模板。
2、便于学生思考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中学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适当的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导学案“探究问题”部分,设置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往往可以激起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便于学生参与课堂。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会促进师生间更多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其次,“学生不是按照成人的意图和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他们与课程接触时,都在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去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老师主导的情境之下,他们本身也可以成为良好的课程资源。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再次,“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形散而神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导学案,适时提供思路,变换方法,既让学生放得开,又要让学生收得拢。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校数学组每周安排一名教师上课,同组其他教师集体听课,结束后集体评课,重点分析缺点,达成共识后记录在案,作为督促教师及时改进的主要依据和再次备课时的重要参考。
教师课后研究不能局限于个人单干,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关注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思路,甚至不惜重头再来。这样的精神,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不断追求新知,思想趋于成熟的高中学生来说,也是教师敢于负责的表现。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理想也才能逐步实现。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困惑

基础教育改革推行以来,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作用,教材的取舍与资料的选用,试卷的题型与考试的难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中求新”趋势已成共识却并没有降低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这为“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以尝试推行以及进一步完善发展的可能,也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我们在注重基础传授方法培养能力锤炼精神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老师忙得团团转,学生累得圈圈瘦”的现象,不禁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困惑。
1、教师准备导学案过程很辛苦。本着“以导学案为主”的原则,教师将大部分备课时间花在导学案相关栏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上,再依据导学案内容尽可能简化,此为初稿。导学案打印后送交其他教师审阅,群策群力最终形成定稿。45分钟的一节课教师需要忙乎一个星期的时间,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在这一过程中,主备人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2、学生填写导学案的过程很痛苦。如果只有数学一门课采用这种模式可能无可厚非,只是高中课程数量可观,各科同时“纸片飘飘”,学生穷于应付以致出现了相互抄袭,弄虚作假的现象。于是发放导学案出现了两难境况:提前发放会打折扣,课堂发放会挤时间,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现实情况是不管何时发放,学生的预习负担并没有减轻。上课过程中要顾及导学案的进度,思维尚未休整又要课堂检测了,学生忍受的心理煎熬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不容忽视。
困惑还有很多,困惑还在继续。但笔者以乐观的态度坚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专家型教师必然会越来越多,教学模式也将多姿多彩,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将不是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