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则立预则立试述试述预则安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1609 浏览:960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0568(2013)27—0173-02
中小学突发事件一直都是政府、社会和学校敏感的话题,为了了解湖北省汉川市中小学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月份时,笔者随汉川市2013年党外干部培训班第四调研小组一行四人,对市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和实验高中以及城隍中学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座谈、走访及查看资料等形式,对四所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分析,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状况堪忧

笔者对当地农村四所学校中小学校园安全状况作了调研,除城隍中学外,其他三所学校均有40个以上的教学班,在校学生均在2000人以上,在职教职工近200人。此次调研在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进行学生书面问卷共120份,教师书面问卷30份,其中男女各占50%,从问卷情况来看,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态度,83.3%的教师、92.5%的学生通常反应比较镇定;43.3%的教师具有防范校园突发事件的意识并经常关注校园突发事件;40%的教师认为发生校园群体中毒、群体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对自己影响最大;40.8%的学生认为校园发生的群打殴斗、爆炸、绑架、暴力伤害等恶性事件对自己影响最大;68.3%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上存在的安全问题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调查结果令人堪忧。
近几年,这几所学校都曾遭遇过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其成因或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这些事件在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协调与配合下,经过学校耐心、细致的努力,均得到了较为妥善的处理。但对学校的正常秩序造成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领导和教师安全管理的压力很大,防范校园突发事件的弦绷得很紧,各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细致的防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对于确保学校师生安全以及学校正常运转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但也不难看出,一些学校在应对校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方面仍然处于被动地位,思想上存在误区,管理上存在盲区。
一些个案颇能说明问题:高中学生邓某,男,父亲去世,与母亲、继父一起生活。由于邓某染上灰指甲病,治疗去甲包扎后医生要求其回家休息。数日后,病假尚未结束,邓某就离家来到学校附近租住的宿舍,没有到校报到,家长也没与学校老师联系。三天后,继父与母亲找到邓某租住处敲门,邓某因不愿见继父与母亲而不应声。父母欲离开时,在楼梯间与邓某合租的宿舍同学相遇,合租者称邓某在房间里。门打开后,发现邓某已从窗子翻出,在攀附着下水管道下滑的过程中,不幸从四楼落下,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一个原本可以避免发生的真实案例。在本案例中,如果家长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内心所需;如果家长在孩子离开的当天就及时与学校沟通,通告孩子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孩子心中对家长的不满与对立,就不会酿成如此悲剧。
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自我意识渐醒,希望自主自立,但自我约束、自制力较差,有的逆反心理很强,时常与家长、教师情绪对立。多数学生经教育有所转变,但仍有少数学生不能持之以恒,很容易顶撞批评自己的老师或家长,他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缺乏理想信念和明确的人生目标,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冲动而导致意外。
由此可以看出,重视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学生关心,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能够有效预防学生因不良情绪的爆发而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的。

二、应对突发事件有待改善、提高的方向和建议

1.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指导意见不能缺乏。学校历来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校园的安全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社会安全问题。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中小学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是将重心放在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上,而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还不够重视。因此,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非常必要。
(1)小学阶段突发事件预见性指导技巧。小学突发事件多发生于学生课间游戏、行走时的碰撞。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性活泼好动,对危险缺乏畏惧感。身体受到创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多职称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为独生子女,很容易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引发为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如不能防微杜渐,很容易使冲突升级,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小学阶段应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教会他们礼貌待人,养成良好习惯,将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诱因消化在萌芽状态。
(2)中学阶段突发事件预见性指导策略。初高中学生易于冲动,容易讲义气而不顾后果,其突发事件多因学生之间的矛盾而引起。学校领导、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重点学生的交往人群,关注他们的细微动向和情绪变化,及时介入突发事件的前兆,将突发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3)留守、单亲特殊学生群体突发事件预见性指导意见。引发突发事件的诱因还有缺少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或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月、一学期甚至一年都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一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他们只能顾及到孩子的吃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培养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因父母离异,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挥之不去的阴霾,而变得性情孤僻,行事极端。这些学生如得不到及时地抚慰和疏导,很容易诱发离家出走等突发事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应通过比较专业的心理指导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启学生的心智,让爱滋润这些学生的心田,让阳光照进这些学生的心房,势必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
(4)校园周边不定性诱因突发事件预见性指导途径。学生和校外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缺乏家庭管教的社会青少年也往往将眼睛盯着学校的学生,这些往往成为学校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因。对此,学校领导、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坚决手段阻断学生与校外不良青少年的联系,不让他们有隙可乘。必要时,要取得门的支持,依靠门排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用法律手段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2.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性教育不可缺失。开展全方位系统性的安全教育是预防校园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对预防突发事件重要性的认识,要使他们真正明确,重视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理而忽视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不但成本高而且后果严重。其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防范突发事件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橱窗以及发放告家长书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第三,适时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保障学生校内外安全。第

四、定期开展针对各类常见突发事件的实战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要开展各类启迪学生心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性格,这是预防校园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磨砺学生的意志,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使之感受到同学的友善、团队的力量、生活的乐趣、生命的宝贵,从而有利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3.应对突发事件的全校整合力不能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学校各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协同一致。首先,要建立职责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学校安全管理的盲区,确保学校管理不留安全死角。其次,学校行政值班、政教、体卫、后勤、保卫等各部门要从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每一个关口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安全隐患。
中小学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够被预防和控制,关键在于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掌握影响其成长的诸多因素,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征兆,树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只要建立起科学的预防、应对机制,做到及时反应、灵活管控,我们就能筑起防范校园突发事件的铜墙铁壁,确保校园平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