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也谈也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征文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30202 浏览:1353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农村小学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在实施语文教育教学时特别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另辟蹊径、从多方面努力去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本人从事小学教育已有三十多年了,尤其教语文的时间比较长,新课改前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串讲、串问为主导,课堂教学存在“三多”——问得多,讲得多,板书多与“两少”——读的少,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少的现象,朗读指导被淡漠。如今实行新课改近十一年了,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认真备课。农村老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备课的参考资料仅局限于教学参考书,有的甚至会不假思索的照抄教案,这不仅脱离了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抛开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结果往往导致语文教学劳而无功,没有实效。
大量的事实证明,优秀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备课,它是教学的起点,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上课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确定好每堂课的教学策略,完成符合自己实际的教学设计,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如果教师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就会造成在课堂上或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重点不突出,或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或对学生的提问不能正确解答等诸多问题。例如:在教授古诗《寻隐者不遇》时,若事先没有备好课,没有查询相关资料,当学生问教师关于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等问题时,教师一时就无法给与解答。备课不仅要准备充分,因势利导学生回答问题,还要预设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教师问“作者在寻访隐者时的情绪有何变化”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作为教师又该怎样做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呢?这些都是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到的。
教师备课,要做好四大准备:一是教学理念的准备;二是专业知识的准备;三是教学设计的准备;四是辅助教具材料的准备。这四种准备中,教学理念是基础,专业知识是核心,教学设计是关键,辅助教具材料是支撑。其中,进行教学设计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即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学况,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要以三维目标为中心,明确课堂教学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追求。只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备课能做到以上几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有了先决保障。

二、联系实际,巧用教法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十多年了,农村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改变,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的转变力度不大,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宰,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目的,以分析讲解为主要形式,以灌输式方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从而使得课程改革流于形式。造成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生字时,如果一味地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听写,学生的掌握效果往往不是非常明显。如果教师能把游戏识字带进课堂,在游戏中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很多农村小学都配备了电脑、建立了多媒体教师,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创设鲜活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巧用教法,改变学习方式,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生产劳动资源,比如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带领学生观察乡村面貌、观察美丽自然,组织各种室外活动,挖掘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热爱作文,热爱语文,更加热爱生活。

三、转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重在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尽管许多教师都知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先“带路”,学生“跟着走”;老师讲到哪,学生就跟到哪。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核心,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魂”,二者缺一便不成其为阅读教学。因此,阅读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书和思考,自始至终都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智情互动,才能让阅读教学“活”起来。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把握教材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因此,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营造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让学生乐于读、大胆读,由教师要我读转变为我想读。其次,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新课程提倡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通信息,互相提问,互找答案,这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学生经历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因势利导,把人文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赋予人文精神。作为语文教师,担负着当代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人文教育的重托,必须努力发现并运用文本中的人文素养,去滋润孩子。例如,教师可以从“大我”出发,努力挖掘保护自然和关爱人类的人文素材;《只有一个地球》、《云雀的心愿》等课文蕴含着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较普遍的人文关怀意义,从关爱人类生存环境出发,提出了要善待地球、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热门话题,是环境教育的生动教材。从“大我”出发,还要挖掘追求自由的担当责任的人文素材。如《我的战友邱少云》、《革命烈士诗二首》、《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课文,描写了文中主人公,、为了正义事业大义凛然,舍“小我”而英勇献身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正确理解,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理念。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小我”考虑,引导学生关注、善待自己和关心他人的人文素材,《苦柚》、《小珊迪》、《他是我的朋友》等,体现了文中主人公淳朴、诚实、无私助人的品格;《古井》赞扬了那些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就赞扬了护士长叶欣的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奋不顾身保护乡亲们的故事,歌颂了她的无私、高尚的品德;《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讲述的是要学会思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道理。
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不胜枚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要努力抓住课文中的人文教育点,在课堂上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吸收、丰富人文底蕴,最后变为自觉行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叶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之我见[J].新课程,2012,09(15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