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文化生活以《文化生活》文本变化看“核心价值观”彰显一般

更新时间:2024-01-04 点赞:8028 浏览:228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2013年9月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必修三《文化生活》新修订版正式在全国使用。相对于旧版本而言,新版《文化生活》更能反映党和国家重大理论、观点的新发展,更好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成果,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论断、新提法。本文试图从新旧《文化生活》版本的比较中,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修订中的体现和落实,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进行“核心价值”的培育和彰显。

一、、《文化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机统一

《文化生活》是在2003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新增的教学内容。本模块教学内容的设置,一方面基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逻辑指向;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更好地提升学生文化鉴赏和辨别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的价值指向。《文化生活》既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价值和人文价值,也凸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提升了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具体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层次、多方面的整体。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纳入政治报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提炼,也就是“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8年第三版的《文化生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已经有了系统性的介绍,在第九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内容中,分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本质地位、践行要求三个角度对核心价值作了阐述,在第九课的综合探究部分“感悟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再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阐述。而在《文化生活》的本次修订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调整到了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子目中,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指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的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并且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在教材中集中阐述。

二、《文化生活》中“国家意识”的彰显更加鲜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倡导“富强、、文明、和谐”,而这是立足于国家层面提出的。
富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富强首先在于富民,人民富裕则国家富强,富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既包括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也包括了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软实力的发展和增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一直倡导追求的价值观,中国人将人民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更加注重健全制度、丰富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谐社会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社会主义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前提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和社会条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教材在第九课相对于旧版本进行了较大幅度地重组和调整,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样的调整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第一单元“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部分修订中,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后,这样补充道,“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原先版本中两个“越来越”丰富为三个“越来越”,这样的调整将“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强化,将富强观从经济层面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延伸和拓展;在“聚焦文化竞争力”部分对“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案例作了较大部分的改动,选用了“中国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2012年孔子学院在世界发展情况”和“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案例。这样的调整很显然更具有时代性,同时也更具有竞争力。

三、《文化生活》中“社会价值”的补充更加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价值层面提出了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本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它不仅鲜明地主张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同时还科学地阐明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价值追求。所谓平等,就是指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平等,是社会法制意义上的平等,或者说是在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主要是指社会大多数人愿望或需要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应该奉行的合理准则或价值标准。法治就是首先要做到法律至上,要求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即已建立的法律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法治还要求坚持人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目的在于通过法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法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 相对于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在《文化生活》中显得较为单薄。旧版教材中“平等”意识在《文化生活》中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有所体现,主要讲述如何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地理解文化创新中提出了“平等”的意识。新版《文化生活》对“平等”这种社会价值进行了丰富,并根据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在教材中集中阐述。同时,在修订教材的其他地方时,将社会价值渗透于相应的表述中。比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部分,新增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来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而这种社会价值具有了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四、《文化生活》中“公民意识”的培育更加充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爱国主义是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要爱锦绣山河、爱骨肉同胞、爱优秀民族文化,就是要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带领人民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敬业,是公民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是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强有力的体现。敬业体现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信在诸多中华美德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中居于核心地位,要求人们待人处事真实诚恳、以信取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友善,也就是待人善良,善良或友善的道德价值,是其他一切道德价值之本,它是个人道德的本源,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
《文化生活》的第十课“文化发展中心环节”中第一子目将原先“我心目中道德典范、紧紧抓住中心环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结构调整为“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结构。这样的调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中阐述,这是《文化生活》对公民意识教学的浓墨重彩式的表达。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教材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呈现,并对探究案例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将旧版教材中“观点三”的表述删除。这样的调整使得“诚信”表达更为集中和准确。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教材将原先版本中的“神舟五号”的案例调整为“2012年神舟九号”的案例,这样的调整一方面使得素材更具时代性,更为重要的是将“神舟”这个单一案例向“神舟九号和蛟龙号”两个案例拓展,并用的诗句“上九天揽月”和“下五洋捉鳖”来印证中华民族之魂。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