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阅卷2013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阅卷状况分析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6775 浏览:207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继续“稳中求稳,变化不大”,所谓“稳”是指题型不变,所谓“变化不大”是指名著导读考了新增的《骆驼祥子》的内容;阅读理解的其中一篇则由去年的议论文变为说明文;作文形式为半命题作文,实际是选择性命题作文。试题简约,总体难度不大,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要求。现将试题和阅卷过程中的情况大略概述如下,以期略见一斑。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第1题为识记默写题,正确率较高。
第(1)小题为“8选6题”,但考生中出现了全答或多选的情况,原因之一是出于自信,可仍有考生未得到该小题6分的满分,主要原因还是未注意到题目中“任选其中6句作答”的要求。主要错误有:
第①题受上句“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择”的影响,有不少考生在“其不善者而改之”前也误加“择”字,即变成“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②题有的考生答成“日月之行”。未能准确识记“若出其里”的上句是“星汉灿烂”;而“若出其中”的上句才是“日月之行”;
第③题有极少数考生把“草色入帘青”的“青”写成“清”;
第④题少数同学把“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写成“雁”,极少数同学写成“谁家新燕啄春泥”;
第⑤题有的考生分不清“居”与“处”“民”与“君”的次序,也有把“忧”错写成“优”的;
第⑥题极少数考生把“山重水复”写成“山穷水尽”;
第⑦题把天涯的“涯”写成山崖的“崖”,或写成三点水旁加个山崖的“崖”的错字;
第⑧题选做率较低。
第(2)小题是整首(或部分)连续默写,默写的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和尾联。虽然初中生不需要知道“颈联”和“尾联”的概念,但题中的“后四句”的提法似乎不妥,因为律诗的每联上半句为上联(出联),有逗号,下半句为下联(对联),用句号,两个半句连在一起才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易错的字有渐(溅,括号内为错别字)、蹄(啼)、杨(扬)、阴(荫)、堤(提,低,前者是没有读准,后者是受普通话影响)。
第二,写不全,只默写了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或后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句。
第三,默写成其他诗的内容。有默写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有默写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说明平时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曲中,只习惯背记内容而不顾及题目和作者,以致诗歌的内容与题目、作者对不上号。
另外,第1题,有相当多的考生答题卷上出现大面积的空白,这些考生就是平时不愿学、不愿背记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受家庭、社会的影响而厌学甚至弃学。对于此类学生的教育,是个系统的课题。
第2题的第(1)小题,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把希冀的“冀”写成“寄”,还有少数写成“绩、迹、寂”的。
第(2)小题绝大多数都正确,写成单字的寥寥无几,说明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对该类型题的审题作了强调。找到错词“星晨”而改错的也极少。
第(3)小题的第一个空,很多考生按《新华字典》上的解释“美丽而有光彩的”算对了。
第(4)小题为仿写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未按“一边种植梦想”的句式来写,应是6个字且为“一边﹢动词﹢名词(现实,或与现实有关的词)”式,如:“一边用汗水浇灌”,句式上错的还是极少数。
第二,关键是内容上。根据这段上文,谈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所以仿写的下句应与“现实”有关,可是不少考生是对上句的重复,还是谈梦想,如“一边洒下希望”“一边怀揣希望”“一边播散希望”“一边栽下希望”等。

三、其他正确的、新颖的答案有“一边浇灌梦想”“一边浇灌现实”。

第3题为名著导读题。第(1)小题A处错误有两种情况:一是意思对,但不具体、明确,如:“车厂老板”“虎妞的爸爸(父亲)”;二是完全错误,写成“祥子”“孙侦探”“(刘)厂长”(那时有“厂长”概念吗?)
第(2)小题第一空,在错误中答成“阳光”“火光”的多;第二空答成“外婆”“外祖母”的也算对了,因为有不同的版本译法不同,有英译版的“grandmother”就译成“外婆”或“外祖母”的。
第4题是综合性学习题,内容为“中国式的过马路”。它紧随时事,出得新颖快捷,所以,被中考命题组选中。但有不少地方的学校在中考前复习时都做过原题,反映了中考命题组有的同志图省事,不能即时更新命题,而照抄照搬已有的现题。我们认为材料可以别人有所知,不完全保密,如,本卷阅读(二)李汉荣的《远去的乡村》很多教师可能都读过,但内容(出的题)必须绝对保密,现场命题,不抄题,不套题。出现的问题有:
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但也有的考生只是把表格中的几种情况简单相加,如,“闯红灯原因有:看到别人闯,看到没有车,习惯了和有急事。”而不能从表格的数字中,概括出“多”“少”“极少”的结论,但也有考生答出了“从众心理”“没有自制力”“随大流”等好的答案。
第(2)小题,有的考生未明确选择①或②,阅卷老师要根据其内容才能推测出来选的是第几题,其中的关键是有不少考生没有“大妈”或“大叔(叔叔)”的称呼。规劝的内容还较合情合理。
第(3)小题为改病句题。很多考生未能修改出的是第①题的第一空,不知“原因是……引发的”为句式杂糅或叫语意重复,删去其一即可。
第②题也有写成“把[B]与[A]调换”也是对的。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的改病句题难度越来越低,以致到现在这种某句哪错了应怎么改,这是中考指挥棒发出的一个信息,我们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素质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阅读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本卷的阅读理解(一)为说明文《西塘古镇》。很显然文体被大多数有经验的老师猜中了,因为每年除了一篇记叙类(包括散文、记叙文、小小说)阅读外,还有一篇是议论文与说明文的隔年互换。2012年考的是议论文,那么今年无疑是考说明文了。这也向中考命题组反馈了一个情况:不要有规律地出题,应打破规律,防止“猜题押宝”,只复习(或重点复习)某一方面,而放弃复习(或次要复习)其他方面,从而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5题:(一)有分成五个部分的,如,“③//④//⑤//⑥⑦//⑧⑨。”考生脑中或许认为四部分要用四个隔线,殊不知隔成五部分了。有分成三部分的,如:“③//④⑤//⑥⑦⑧⑨//。”考生或许未注意到划在最后的线是无用的。甚至还有分成两部分的。这些都是未注意审题,但这些情况毕竟是少数。(二)也有未按要求划成单线“/”;也有在最后划了多余的线,即“……⑨//”或“⑨/”,只要前面分得正确,此种情况都算对了。第6题:古桥“数量多(或河桥密布)”的特点和廊棚“规模大”的特点答出的不多。
第7题:(一)错答成“举例说明”“道理说明”,把说明方法与论证方法混为一谈。

(二)答成“设问、说明”的,把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与说明方法相混淆。

这暴露了教学与考试中存在的一个矛盾问题,一方面,上面说“对学生的概念术语不做要求,不考名词术语”,可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考到或涉及到。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学科,一门学问,它最小的细胞就是由概念术语组成的。语文学科,像初中生要掌握的“5种表达方式、10种(常见的有6种)说明方法、8种修辞手法、4种论证方法以及写作手法”等等概念术语是避免不了的。考生概念的混乱是教师的不重视造成的,教师的不重视是上面要求的含混和矛盾引发的,与其“偷偷摸摸、遮遮羞羞”地考,不如光明正大、大大方方地明确要求。
第8题是考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目,说说“两个‘仅’字的表达效果”。此题“暗藏杀机”。两个“仅”都是突出了石皮弄的狭窄。有的考生答成“一个突出强调了石皮弄的宽,一个突出强调了石皮弄的窄。”殊不知,石皮弄,“宽处仅1米”,宽处也是狭窄的。还有不少考生多答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此话也是正确的。
此题,还涉及当下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阅读理解概念化、公式化”。答案分为几步,如:第一步某词好不好;第二步某词是何意;第三步如去掉某词就与实际不符;第四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们说,阅读理解是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怎能用什么公式来统一解决一切呢?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造成学生思维的机械和僵化,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下降和语文素养的降低,不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要求。
第9题,此题得分率较低。不少考生简单地把“势”理解为“地势”“地理环境”;把“事”理解为“做事”,至于什么样的地势或地理环境?做什么事?不能根据原文来具体回答了。
(作者单位 安徽省全椒县第三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