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效高效语文课堂呼唤教师参与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33878 浏览:1570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一门形象性与抽象性兼具的学科。从文本的角度来说,它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较为形象地感受作品的内容与主题,并自然地联想起阅读主体的经历而形成独特的个体体验与感悟。而能否唤起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参与。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而教师的作用能否发挥,发挥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调控。试想,一位教师走入课堂,不是充满,满脸含笑,讲起话来抑扬顿挫,而是面无表情,甚至冷若冰霜,一副有气无力、失意消沉的样子,如何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一个和谐而富有生机的高效的学习共同体?这势必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师生都充满、充满自信,那么教师就会深入地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学生也会更积极地思考理解、交流展示,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据笔者观察,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对教学目标、重点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618jyw.com
难点、知识的科学性及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等方面的把握都无问题,恰恰缺少的就是:面无表情,语调平淡,语言生硬,冷眼旁观,实在令人生厌。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对他人施加一定影响的信号功能,此外还具有动力功能,即积极的情感和情绪可“增力”,消极的情感和情绪可“减力”。这两种功能适应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较大影响。为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确保信号作用易于为学生正确感知和乐于接受。教师在教学中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富有的语言授课,以情动人,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模仿和反复进行的倾向,使他们充满信心,奋发向上,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一旦教师的消极情绪与情感使学生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不但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回避或讨厌,而且会使学生失去或减少了前进的动力,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对自身情绪情感的调控对于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多么重要。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呢?
第一,要做一个乐观、宽容的人。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充满,生活中就必须做一个乐观豁达、宽容博爱的人。心中有爱才能爱别人,有了爱才能宽容和忍耐。有爱才有教育,而教育需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爱,也是一种道德,一种信任,一种鞭策,一种超越自我和追求完美的无私的爱。为师者必须要学会宽容。
第二,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尽管教师的工作清苦劳累,但是既然选择了它,就应当无怨无悔。既要有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荣誉感,又要有庄严的责任感、使命感,凡是与教学无关的繁杂情绪,在走入课堂时都应抛诸脑后。
第三,要接受新课改的理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定位是: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它要求教师以爱心去关注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学生,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亲近学生,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并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合理的争辩,甚至思想上的碰撞。
第四,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独特魅力。语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学习的内容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材料,文本的体裁、题材丰富多彩,很多文章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抒彩。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解说去诠释文本,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课堂语言要丰富多彩。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一要表达准确,不能出现表述模糊、词不达意,甚或错误百出的情况。二要富有韵味,单调乏味的语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语言却能扣人心弦、动人心魄。三要富有感染力,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最鲜明的特色是有激励性和感染力。教师挖掘出文本中闪光的东西,并通过语言去影响、感染、教育学生,把真知真情融入语言中,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提振精神。四要富有真情,有真情的语言最容易打动人,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诱发学生的求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五要生动,语文教师的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易于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的情感,体现语文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
当然,语文课堂充满要做的还有很多,但需要教师的参与是毋庸置疑的。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