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贫困地区浅谈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养成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6566 浏览:17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养成教育是中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社会发展还比较迟缓,大部分地区还很落后。要推动这些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最为重要;而要培养人才,养成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对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少边贫;初中学生;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养成教育是中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养成教育呢?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一生取得非凡的成就,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决定自己的人生命运。而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社会发展还比较迟缓,大部分地区还很落后。要推动这些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最为重要;而要培养人才,养成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难成才的;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不可能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那么,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初中教育中,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第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任何人学习工作的前提。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有饮酒的习惯,而且是男女老少都喝酒,家里有一瓶酒,大家平均分配,见者一份。致使一些学生也从小就有饮酒的习惯,甚至有的还上瘾,几天不喝,就非常难受,寝食不安,无法安心读书,而喝酒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百害而无一益。还有的不讲究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双鞋子从开始穿到穿烂了一次扔掉,从来不洗。有些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家庭还住着千脚落地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垃圾直接从楼上往下丢,好多家庭根本没有垃圾桶,形成随意丢垃圾和随地吐痰等一些不良习惯。还有大部分人家早上一掀起床,晚上一盖睡觉,从来不叠被子。物品随意摆放,丢三落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形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学校必须通过反复耐心的教育,帮助学生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要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尔基说:“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人是社会化的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别人打交道,一举一动都在影响别人,也影响自己。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思想性格很不稳定,可塑性很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在家庭教育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学校更要承担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应在小学基础上,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勤劳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行为,还要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上好法制课,树立法律观念,遵纪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地震自救知识,防火、防电常识等。学校要结合实际,比如边疆贫困地区往往是多民族大杂居,有的学校有数十种少数民族学生,就要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大部分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自农村,就要突出培养学生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凡事从细节入手,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入初中后,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式方法,与小学比较起来,都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小学和初中在学习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小学课程门类集中,主要学习语文、数学两科,内容相对简单,反复性强。进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大大分化,从语文、数学两科增加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信息技术等科目,初二还要加物理,初三要加化学。而且初中每门学科的内容都已接近科学体系,是每学科的基础知识,概念反映不仅是一般常识知识,而是每门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及规律。由于学科的分化,课程要求的不同等,进入初中学习必须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及自觉性,学习方法也必须具有灵活多样性,特别是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尽快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同时,初中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但对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那么多的科目已经让这些基础本来就薄弱的他们难以接受,再加上学习内容难度增大了不少,很多学生难以适应,有的甚至因此而辍学。所职称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以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遵循学习规律,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也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改变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要大力培养人才,而要培养人才,养成教育不容忽视。学生只有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为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13-07-2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