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大初中数学新课改三大亮点生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4135 浏览:108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数学新课改更加贴近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它的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既熟悉旧教材,又接触了新课改后的教材,对数学学科和新课改精神有些自己的认识,对以往数学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心知肚明,而新课程改革中确实注重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值得推崇的。笔者认为新课改至少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人性化设计

部分初中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有些学生感觉听得懂,可一下课就犯迷茫,当然就更谈不上会做题、数学成绩提高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没有弄清楚,数学概念是从科学现象和生活实践中长期总结和探索获得的,是数学定理,公式的基础,而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把抽象和形象联系到一起,导致后面学习步履维艰,所以数学概念的讲述非常重要。尤其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处于知识更新极为迅速的新时代,而以往的教材只是干巴巴的公式和概念的框架上陪衬的几道例题,整齐划一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和兴趣。由于数学知识较为严谨,而且数学大纲规范着教师,一般的初中学生就会觉得数学令人头疼。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我们考虑学生的感受是不是太少了!
新课标注重把数学教学和学习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提倡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关心科技的发展。比如,教材首先从版面上做了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改动。丰富的科学技术实践的例子点缀上相应的数学知识,对知识深度的要求是降低了,但是对知识广度的要求提高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不再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这样是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也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使教材在内容上富有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更具有弹性和充满活力。

二、知识框架以人为本

以往的教材,课程设计以知识为本,在自然科学转型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水平,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简单的课程设计确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课外掌握的知识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更容易对书本产生疑问,但以往的课程安排,使教师很难既能解答学生又能传授完整的课程知识,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设计限制了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以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延升。因为原来的课程设计侧重于教师的功能是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式的获取知识,即被动地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急于获取知识,而不那么关心知识是从何而来,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无法体现其教育功能了。
新课改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让教师从单纯的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发展到到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着眼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是通过数学这个素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的,并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不能把学生看得太简单,其实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习惯,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心理因素,掌握和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抑制其中消极的因素。每位教师必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正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理过程,从而为教学工作服务。新课标不仅仅是从教材内容上更新,而且对教师要求也有革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中去,通过自己良好的品德言行去影响学生,搞好教学。
准确观察了解学生的习性是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学生能够主动的前提是对教师的信任。所以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能否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乃至,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刻板教学,乏味讲述,那么学生也很容易有敌对情绪或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者恐惧心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把数学学习当做好朋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才能产生对数学学习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新课改就是在各个方面努力要求达到这个目标的。

三、探究式实验综合能力和联系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仍然只是局限于学科知识,以往的教材涉及的例题虽然是经典的例题,但和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前沿的奇妙现象相比较便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陈旧,更何况本来这些知识就已经很古老了。
而新课标所体现的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以体验和感受为基础的,以发展人对新知识的获取所需要的能力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渠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柳暗花明的喜悦,更增加了学习兴趣,所以需要探究式学习。比如,教师在讲授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的时候,采用度量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分组按照猜想——设计度量——完成度量——理论证明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并讨论的过程,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然而这样一堂课并不是很容易准备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将圆转化为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否则,课堂就会难以把握,仔细找找原因是学生太好奇了。笔者理解新课标的新概念侧重于学生自己探究,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然后对学生探究动力进行引导,关键是激发学生正确的探究潜能。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及实践能力,要特别关注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把学习数学兴趣作为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要体现因材施教。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不但要组织好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还要积极去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把两种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401120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