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最优智慧课堂,让学生最优进展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13904 浏览:588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智慧,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课堂;最优发展;数学学习
1992-7711(2013)14-031-2
在最近两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数学课堂智慧教学,摒弃冷冰冰的纯认知论,树立人人平等的教育思想,使得学生在积极情感的作用下,萌发学习兴趣,升华学习,从而在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强化思维,增强信心,通过教师的帮助、引导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我的最优发展。
把课堂变为“学堂”,绽放学生潜能
案例一:《认识东、南、西、北》(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
师:体育馆的座位分东、南、西、北四个区,想一想我们教室里这四个区分别在哪里呢?
生:站在各自的座位上,分别指出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区。
师:假设我们的教室是体育馆,大家都去看篮球赛。你能按照自己所拿的票找座位吗?
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票上的方位、排号、座号找位置(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如上图一样的票),找到后坐在那位置上。
师:你找到自己的座位了吗?怎么找的?
哪位小朋友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谁愿意帮助他们?
生1:我在东边,我的票是西区2排3号,所以西区应该在我的对面,找到西区后,我就在西区里边找到第2排,最后找2排的3号。
生2:我的票是东区1排5号,我先找东区,找到东区后,我就在东区里边找1排5号。
……
通常的教学总是教师站在讲台前教,学生坐在下面学。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将学生的座位改成东、南、西、北四个朝向,并撤掉威严的讲台,这一改一撤,巧妙地把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变为了以学生“学”为主的学堂,此时,学生所处的学习空间是自由宽松的、平等的,老师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朋友,这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的心理有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迁移到学习中,形成一股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热情和动力,灵活地将进一步“认识东、南、西、北“这一教学环节变为动态的学生在“体育馆找位置”的活动。由于很多学生已经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再加上老师的鼓励,每个学生都自发地表现出主动积极性和学习责任感,热情地去寻找自己的座位。在寻找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每个学生都用上了自己的办法,有的学生是这样找的:我的票是东区1排5号,东区在我的右面,我先找到东区后,就在东区里边找1排5号;有的学生是这样找的:我在东边,我的票是西区2排3号,所以西区应该在我的对面,找到西区后,我就在西区里边找到第2排,最后找2排的3号;……。在活动中,学生真正认识了东、南、西、北。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实践者,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自我,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释放学习潜能。
把“背数学”变为“做数学”,释放学生个性
案例二:
《周长的认识》苏教版数学第五册教学片断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周长的认识》。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棉线,围成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并向同桌说说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学生围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向同桌指出所围图形的周长。
教师请学生展示围出的图形,并交流对围出图形周长的认识。
学生对围出的图形周长的认识:
生1:我围这个图形,所用的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生2:一圈线的总长度就是周长;
生3: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请大家描出下面每个图形的边线。
学生操作,描出下面每个图形的边线。
师: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些部分?
生1:这些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圈边线的总长度;
生2:不管是弯的边还是直的边,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师:请找出你身边物体的周长。
生3: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凳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教室窗户、门框的周长……
对学生来说,学数学,并不等于就是去记数学、去背数学,而更应是“做数学”。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视学生的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让学生比较自由地围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因为是围自己喜欢的图形,因此,学生们大胆想象,围出各不相同的图形。学生在经历了“做”的过程之后,都能很好地说出自己对周长的理解,包括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背景不同,因此,学生之间对周长的理解也不同:“我围这个图形,所用的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一圈线的总长度就是周长。”“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描各种图形的边线,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进一步理解周长:“周长就是一圈边线的总长度。”“不管是弯的边还是直的边,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做的过程中,人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通过做图形、围图形、指周长、描边线、找周长,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在这里,“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学生不时地语惊四座,让自己和教师欣喜不已,教师也不时从更深的层面上,体验到学生个性释放的欢畅。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把“机械练习”变为“创新作业”,解放学生创造性
案例三:
教学完“比例尺”之后,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项练习——回家以后找一间房间,量一量这房间实际的长和宽,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并画出它的平面图。
第二天,我对听课班级进行了,发现全班每个学生都完成了这项练习。有的学生画的是自己卧室的平面图;有的学生画的是自己家客厅的平面图;还有的学生画的是自己家别墅住宅底楼的平面图。在平面图上,有的学生使用的是数值比例尺,有的学生使用的是线段比例尺……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机械练习”变成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画出实际的平面图,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比例尺知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在画平面图的过程中,要进行实地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合适的比例尺,还要把摆放的物品位置恰如其分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来,可以看到这些活动使他们面对了无数的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性解放了他们的手、眼、脑、嘴、时间和空间,也使他们学会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获得解放。
结论:智慧课堂,能够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学习数学的体会、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张圣华.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什么样.中国教育报,2002(1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