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再审以管理学视角对中学生厌学归因及学校矫正对策再审视资料网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26884 浏览:1140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厌学是学生学习负面情绪的表现,是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厌学是中学生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正值成长发育期的中学阶段是社会化的最佳期,个体成长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个性品质都将在这一关键时期奠定基础,倘若没有把握和利用好这一关键期,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虽然中学生厌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仍然值得不断研究和探索。因此,笔者就从管理学视角对中学生厌学归因及学校矫正策略进行再审视,以期望对学校及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有所帮助。

一、管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厌学归因审视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具有情绪的逆反性、思维的独立性、思想的可塑性等特点,许多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其厌学的诱因。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学生的发展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而中学生的厌学问题也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1.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曾对部分厌学学生的家庭进行过初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是造成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教育功能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家长往往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往往采取过激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如有的家长强制、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逆反,对学习产生厌倦;有的家长过度溺爱、迁就孩子,从而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和懒惰性;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导致其无所适从。但不管哪一种教育方式都可促成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二是家庭教育氛围缺乏。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或氛围并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教会孩子学习只是学校的事情。因此,部分家长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在家中完全感受不到爱的氛围,更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厌学问题。

2.学校教育功能的错位

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不仅让人拥有知识,还拥有道德和良知,拥有幸福和健康。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长期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等问题的存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观也出现了一定的错位,由此成了学生厌学的又一诱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趋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指挥棒运转,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基本上以考试成绩和升学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率为标准,由此,学校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难以做到对厌学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此外,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期望客观上也造成了学生学习机会的不均等,使后进生在班级中逐步成为多余的群体,从而导致其逐渐对学习乃至学校产生厌烦情绪。二是教育教学模式单一。中学阶段,教学组织形式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很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处理。比如学生在升入初中时实行的是免试就近入学,同一班级的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能力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学校的教学进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对每一位学生却是完全相同的,由此极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且随着年龄及年级的增长,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增长,兴趣倾向逐渐明显,个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开始出现对职业选择的思考,而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却使学生感到想读的书学校里没有,所读的书又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不相符,于是便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慢慢发展成厌学。

3.社会教育功能的异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风气、大众传媒、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负面的影响使得社会教育功能出现了异化的倾向。首先是受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上学无用”、“读的书多不如挣的钱多”等言论普遍流行于当代中学生中间,受此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学生错误地认为文化知识是没有用的。由此,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为了赚钱逃学甚至放弃学业;其次是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学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学习是在为老师学,为父母学,与自己无关。在信息发达的时代,网络不可避免地成为最广泛的通信工具。但网络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各类信息、学习各种知识、增长各类见识的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学生陷入了虚幻的网络世界,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由于中学生没有成熟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误导,从而在面对各种外界诱惑时迷失心智。此外,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社会上某些通过不正当途径升官发财、相互攀等现象,使得学生的精力和心思被分散甚至转移,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

二、管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厌学自身的反思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因此,从管理学视角看,更应该对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反思。

1.缺乏学习动机

从学习的源头来看,中学生厌学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常以学习的兴趣、理想、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对中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素,是与学习相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学习动机缺乏有几种主要表现,一是缺乏理想抱负。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动力,一旦失去了理想,犹如轮船失去了航向。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不上学照样可以挣大钱,他们没有树立正确航向,胸无大志,任意漂泊,看不到求学的出路,完全是在外在压力下被动学习,这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并让人疲倦的事情。二是缺乏目标规划。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管是对自己的现在还是未来,都没有科学的规划,更没有具体的长期和近期目标,一切都处于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三是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部分学生尤其学业不良者,认为学习没有必要,甚至简直就是活受罪,是苦差事,由此造成在学校感兴趣的事情都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迟到、旷课、早退频频发生,由此,恶性循环下去,对学习乃至学校产生厌倦,失去兴趣。

2.缺乏坚强毅力

从心理学上讲,毅力属于意志的范畴,作为意志的基本品质,毅力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而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更离不开坚强的毅力,可以说,坚强的毅力是迈向成功的阶梯。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持久性及恒心、毅力一般都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初入中学的学生,基于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独立学习能力还比较差,随着学科、功课的增多,他们必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在目前大的教育环境下,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学习,都需要学习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而目前的中学生大都耐力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不愿去努力尝试,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此外,部分学生尽管学习非常努力刻苦,但仍然无法取得成功,也甚少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业失败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自身天生愚钝、智力低下、能力不强,不是学习的材料,最终干脆“破罐破摔”,放弃努力。

3.缺乏科学引导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期。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又缺乏较高的分辨是非能力,枯燥的学习生活和过重的学习压力也使他们渴望一种放松和解脱。社会低俗书刊、电子游戏室等无不诱惑着好奇的中学生,当外界低俗文化成为他们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网络游戏、时髦打扮、甚至早恋等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他们极容易陷入学习的恐慌状态,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三、管理学视角下的学校矫正策略探析

笔者调查发现,只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困难而厌学,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某一偶然因素才导致他们厌学。作为进行教育教学主战场的学校,要矫正学生厌学问题,学校及教师究竟该采取哪些策略呢?

1.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原因也复杂多样,教师必须对此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具体的分析,同时,要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的理念真真切切地贯彻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首先,尊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对于学生出现的厌学情绪不能急躁,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有任何的歧视。要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善待学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学生心灵上的创伤,要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可以完成学业,帮助他们愉快地完成学校的生活。其次,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倾吐心中的欢乐和烦恼,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一般说来,学生厌学是有预兆的,且有一个渐进过程,学生经常性迟到、旷课,课堂上没精打采,不与同学交往等都可以看作是厌学行为的最初表现。当发现有上述情况时,教师应及时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在感受学校和教师温暖的同时逐渐从内心深处发现和改变。最后要因材施教。一种对策和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厌学的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厌学特征作出综合判断,依据其结果研究适合学生状况的具体对策。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让厌学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的重要一环。首先,学校和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一位厌学的学生,充分认识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尤其是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要重视和关注。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中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自然和社会知识,但仍然缺乏独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意志、品质都不稳定,理想确立、学习的目的性等都处于一种朦胧状态,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其次,学校和老师要紧紧抓住这些闪光点,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学习情境,并引导厌学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这些学生从中找到信心和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最后,学校和教师还要在其他同学面前及公共场合不断地强化厌学学生的闪光点,在改变他人看法的同时增强厌学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学习观。

3.注重学生情商培养

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而在情商中,尤其是对厌学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忍耐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及抗挫折能力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教师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自制、自强、自立、自律的能力,指导他们制订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反馈,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厌学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此外,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在顺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差,同时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比如帮助学生根据实际调整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让他们遇到挫折时能找到适当的方法予以疏导。

4.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要想让学生爱学乐学,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教学本身的特征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性就要求教师必须扎根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要求教师需要借助语言、表情、图像、音响等方式来表达或解释知识,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并通过这种感性化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在面对千差万别、个性各异的教学对象时,也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艺术的表演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倾情投入表演的同时,还要掌握好综合表演的度;课堂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要求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美学意义,要能带给学生独特的审美体会,使学生获得特别的精神享受和熏陶;课堂教学艺术的情境性要求教师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对象时,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重复自身的经验,只能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艺术。由此看来,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德清.教学艺术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郭连锋.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