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平衡点寻找美术教学中“教”与“学”平衡点学年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5879 浏览:146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事美术教学活动已经数十载了,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吸纳现代美术教学的精髓,不断地协调"教"与学的关系,摸索出一套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并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美术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在作画前的谈话中,滔滔不绝,能用语言大胆勾画一幅想象奇特的画面;而落笔作画时,却由于技巧的缺乏而难以表达想象世界,往往就失去了绘画的热情,陷入绘画发展的低谷。由此看,只有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把创新教育与艺术技巧训练相互有效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把握的重点。因此,在工作中我依据以上观点,实施了以下的措施和手段。

一、打破常规活动模式,提供游戏化的技巧训练来满足探索新发现的心理取向。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具有直观性、直接性和形象性,通过这三性提高了幼儿对所画物体形象的吸引力。
3-4岁地孩子喜欢直观性强的,喜欢模仿,根据孩子的特性,我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改变以往的老师教孩子跟画的教学,将美术活动以儿歌、歌曲等各种形式呈现出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来,将绘画活动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幼儿更能直观的去感受,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自己想做的事。例如:画"可爱的小老鼠"时,我采用了儿歌的形式--远看一座小山坡(画一个半圆形,表示老鼠的身体);山上两个圆圆的蘑菇(画两个圆形,表示老鼠的耳朵);山前长满绿绿的青草(画出几条短线,表示老鼠的胡须);山后一条小河绕山坡(画出一条曲线,表示老鼠的尾巴),逗人的小老鼠跃然纸上,幼儿鼓掌欢笑,绘画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纷纷提笔作画。又如:画"有趣的机器人",给幼儿出示各种各样的他们平时非常喜欢的机器人,让他们选择其中一种,让幼儿通过直接的观察接触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构造,然后通过我提供的一些材料,如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启发幼儿可以用这些材料拼装成各种机器人的画。另外也向幼儿出示多幅材料拼装的成画,但是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意愿去创造更多的形式。这活动中,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运用新的方法,自行探索,大胆发现,各种姿态的机器人跃然纸上。活动满足了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心理需要。

二、创设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激发独特情感的表达。

从4岁开始,孩子不在满足于模仿了,而喜欢自己去涂涂抹抹,喜欢标新立异几乎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但他们这样的个性逐渐被"训化"为循规蹈矩,这就出现了幼儿绘画时担心"出差错","你画什么,我也画什么"的求同心态,在教学中往往出现一桌几乎都是同样的画,只要有一个孩子画了娃娃,可能那一桌的孩子几乎都是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可以大胆表现的绘画氛围,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刺激幼儿的操作,来支持幼儿求异的行为,这样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这就激励了更多的幼儿产生不愿模仿同伴、大胆表达自身所特有的认识与情感的勇气。因为我一直对美术活动很喜欢也比较喜欢去钻研这方面的动态,在多次的学习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有个自由的空间,无拘无束的在里面创作,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不缺乏老师的引导,这个时候老师的介入,比一笔一划教来的还快一些。有了这个发现,我就开始将班级的美术角彻底的改头换面,在材料上不仅仅是投入了水彩笔,还将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荧光笔、绒线、聚丙烯......等,通通投入到区角材料中,材料的丰富,提高了孩子的兴趣,孩子都喜欢去看看,去试着来画画,从而提高绘画成功率,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例如:在一次早阅活动《变色鸟》之后,孩子对色彩的调配变化起了好奇,针对孩子的好奇心,我将水粉颜料红、黄、蓝、绿、黑投入到美工区,让孩子自己去摸索不同的颜色会搭配出什么别的颜色,让幼儿体验多种色彩与单一色彩的不同视觉感受。为了让孩子学会大面积的涂色搭配,我同样的为他们提供水彩颜料、棉签,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大片片的涂色,这样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幼儿感知色块的能力。而学习花纹装饰时,则提供绒线贴画更有利于体会花纹精细的变化;对于结构复杂的物体,就提供该物体的各部位"零件",让幼儿通过拼拼搭搭来感受物体的整体造型。所以,不同的学习技能我会提供孩子不同的材料,让孩子真正的能在玩中学到技能,而不是强行的灌输。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出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幼儿一笔画错了就重新换纸再画,或者对我说:"我不会画",或者干脆不画了。
首先我想到的是:如果这时教师只是责备,而不加引导,那么幼儿将会失去绘画的信心,更无创新可谈了。因此在指导幼儿绘画时不能让教师的指导牵制住幼儿的思维,又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科学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一次绘画活动中,温浩宇小朋友自我觉得画得不好,就想换一张纸。这时我没有立即阻止,而是站在他旁边很仔细的观察他的那幅画,边看边说:"你画的是什么?想想可以变成什么?"他听了我的话,开始仔细的看自己的画,终于,由困惑到顿悟,兴奋地投入作画,将那个图案画成了一朵漂亮的云彩。虽然他的作品并不十分精彩,但最后评讲时我特别表扬了他,能够面对困难努力去战胜它,最终完成作品,这种勇气和毅力是十分可贵的。
其次,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我对幼儿提出了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如练习画直线时,同样是画格子手帕的内容,我要求能力弱的幼儿将分布较密集的点连成直线;能力中等的幼儿点的分布则较疏些;能力强的幼儿只用两点连成直线。这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练习画直线再也不枯燥--就在"和点点手拉手"的有趣游戏中线条不知不觉画直了,幼儿的勾线的技能也得到了练习。每个幼儿的能力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从活动中获得了满足感。
经过不同措施的培养与训练,我发现孩子们谈话时兴趣盎然、作画时愁眉苦脸的现象消退了,孩子们能够愉快地作画,异想天开地勾画自己眼里的世界,乐此不彼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黑夜里的天空"、"美人鱼"、"豆豆和叶茎"等......因此,实践证明:技巧训练与自由创造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教师要善于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达到"教与学"的平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