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效高效教学适时启发形式例举站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18985 浏览:830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根据笔者的多年教学经验总结,高效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积极调控教学过程,适时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下面笔者就例举高效教学的适时启发形式。

一、自主阶段

(一)话题启发。教师采取生动活泼的语言叙述或者提出富于思索性的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如,组织学生以“解放战争”为话题说一段话,学生可以讲故事、谈历史、引诗词、唱歌曲,用自己的方式说“解放战争”,让师生感受到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在这样的心境里,学生去阅读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两则》。
(二)直观启发。初中生的思维基本上还是处在经验型,一般要借助亲身经历的感受、动手实践的认识和习惯性意识等等进行思维。教师应多加使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三)操作启发。即语文活动式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构思技巧及内在的思想意蕴,设计操作启发。如,让学生改写的《新闻两则》或写社论,并安排进一步修改,写出自己心中最好的稿件,敢与主席比才华,训练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养。
(四)情景启发。语文的美、语言的美都来自于文本的人文内涵,语言审美的核心在于透过词句领略其深邃的人文内涵。要给学生创设阅读品味语言的情景,使之身临其境。如播放电影《风雨下钟山》片段,让学生描述电影情节,畅谈心中的体验,明确相关的历史,为下面阅读理解课文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新闻两则》的语言或斩钉截铁,或幽默潇洒,数我军战果,笑敌人狼狈,学生品味语言时,不觉间已置身于渡江前线,似看到了伟人的身影;学生在战争情景里,激起爱国热情。
(五)图示启发。如运用课文旁的百万大军渡江区域的地图、渡江战况的绘图,以便阅读时迅速筛选文章要点,复述内容。又如,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故宫博物院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填写此图,使学生对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二、合作阶段

(一)对抗启发。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既要提高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又要提高阅读的效率。语文课,突破重点的最佳方法是“读”。所以首先要让学生通读全文。为提高读的效率,可进行速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快,要求学生标记生字词,读完后到黑板上签名,老师为他们标出先后顺序;然后师生商量讲文中故事的比赛方法,比如让速度比赛的第一名与同学们公认的一位讲故事高手对抗。两位同学比赛结束后,师生评议。
(二)接龙启发。设计接龙活动,同学之间可以评比,力求合作默契,让学生全部参与进来,调动学习兴趣。如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先引导抓住故宫的总特点,再通过细读这篇广播稿,设计导游接龙活动,请学生模拟导游,逐一介绍参观路线、重要景点和各个具体特点。
(三)对比启发。对比方法能区分本质差异,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文本,深化对文本的学习,激发其自主阅读的兴趣。如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理清《新闻两则》的思路,体会文本的内在意蕴,尝试新闻的写作,笔者组织“我来当主席的秘书”活动。先评价第一则新闻,然后启发:如果你认为这则新闻是完美的,给它写一则社论,如果你认为它不完美,就修改它。写好之后,再交流,与主席的原作比较。
(四)类比启发。教学中当堂新授知识与以前积累的知识关联紧密,或新授的前后知识关联紧密,都要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引导类比分析。即在原先类似知识之上以此类推,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如第一课时布置作业,一是查阅解放战争有关历史资料,修改自己所写的社论或新闻改写稿,二是自读第二则,试写出社论或改写稿。到了新课教学,先自读讨论、共话文本,类比评析文本的精彩与否;再类比继续履行自己的秘书职责,进一步修改预习课文时写好的社论或改写稿;最后再交流,与主席的原作比较。

三、探究阶段

(一)精读课文的探究

1.原型启发。每当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障碍,教师要适时提供有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思路的关键性知识作为原型,如类似的简单问题等,以便学生因此受到启发,产生“顿悟”。如在《新闻两则》第二则“快速浏览,最快简述内容”教学环节,学生的简述表现就显得参差不齐,此时教师应及时重温简述第一则新闻的内容,再简述第二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规律:新闻的标题和导语都可以概括新闻内容。教师再设疑:在一则新闻的正文里,导语之外的内容属于新闻结构的哪一部分呢?学生可结合自己已有的新闻知识交流明确:是新闻的主体,有些新闻还有背景和结语,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设向启发。对某些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们思维发展的脉络,设置带有内涵的启发性问题,激起学生针对性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既定方向。如在精读点评第一则新闻之后,教师总结并设疑:一则简短的新闻,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主席的气度、思想和才华;但是,人无完人,文章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哪位同学能发现这则新闻的缺憾呢?学生说出缺憾之处,也有学生说无缺憾。教师肯定每个人的审美观是不同的,并要求做一回主席的秘书,给新闻写社论或修改新闻。如此提出一些问题有序地予以启发,相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机点拨诱导。
3.递进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同时存在和发展的。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发现疑问上,在一个疑问即将解开时再设新的更深层次的疑问,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思索、讨论,促使学生的灵感不断迸发。
4.矛盾启发。教学中抓住关键语句设疑,让学生产生观点上的矛盾;在矛盾双方的辩论中,对文章中的相关细节和关键语句就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内涵也会越挖越深。如教学《芦花荡》设疑:“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优点还是缺点?请结合小说中具体的细节来谈,引导更深入地评析人物。再如教师总结:同学们举例说明了鬼子内心灵魂之“呆”、鬼子外在形象之“呆”。正是因为敌人的“呆”,所以老头子更加自信。可见作者天然构思让人叹服。真的让人叹服吗?谁能从小说中发现漏洞?比如前后矛盾的地方?

(二)略读课文的探究

1.自学启发。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或组织学生通过试做预习题初学课文,提出疑问,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学问难的情况,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进行教学。
2.个性启发。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心理个性和认识水平是不同的。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精讲多练,这样才能腾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对聪敏的学生,稍加点拨即可;对成绩低下的学生,则需循循善诱,耐心引导。
3.批注启发。在课堂上让学生潜心阅读、安静思考,安排十至二十分钟用笔记录下自己独特感受,再安排发言,互相启发再次圈点批注。这种读中有批、批中有悟、写中有评、评中有改的方法,既利于学生内化作品,又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批注中日臻精准,真可谓一举多得。如《蜡烛》一课,在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笔者留出20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全文的最后五段,并认真进行批注评点,谈谈自己对“火焰”的理解,有意识地做到读、写并举,形象、抽象两种思维并行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翁子周 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高岭中学 3503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