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课文高中语文大容量课文教学浅谈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6262 浏览:188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出现了不少大容量的课文,这些课文分布在常见的戏剧和小说类单元中,文言文单元也有涉及。这些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篇幅长,学生在课堂上花一节课的时间都未必能阅读完,更别说老师上课教授了。有的时候,老师花上三四个课时,甚至一个星期,都未必能处理完,学生经历了那么多课时,对课文的新鲜感和早就消磨殆尽了,只等着老师赶快上完旧课上新课。那么,面对这些大容量课文我们语文教师该如何合理地处理课文,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惬意的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呢?
对此,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积累,做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给一线语文教师一些帮助,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期同行的高见。

一、互动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我国新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教学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互动性学习就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教师不仅要教、要指导,更要求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著名教育家奥尔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得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自主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所以,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策略的能力。
由此,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大容量课文,教师要在布置预习阅读的时候,让学生们提前做好自己不能理解的文章内容和问题的思考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形式多种多样,可集体,可分小组,可同桌两个人,还可抢答。教师此刻只需要从旁加以引导,并对大家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适时加以评点。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授课老师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助手和引导者。
例如某教师在教授《边城》一课时,在让学生阅读之后,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生1:《边城》描述了湘西如诗如画的优美景色。
生2:《边城》突出了翠翠悲惨的爱情命运,值得我们同情。
生3:该篇课文把湘西美景与翠翠的悲惨命运相对比,衬托出翠翠的不幸。
当然这篇课文的写作目的学生说得还不太明确,但最起码引发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并在思辩中让思想得到了升华。
然后这位教师又适时将全班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探究问题,其间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后请学生在课上陈述研究成果。例如其中一小组就课文的语言运用进行了总结:“朴素、平和与抒情”,并且对文章进行了赏析。学生发表赏析:在平和、朴素的语言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翠翠由衷的欣赏与赞美。翠翠、傩送和天保三人之间唯美的爱情故事,尽管是爱情悲剧,但是却深刻地描写出湘西世界中完美的人格与善良的人品,使得作品犹如水墨画般美丽。类似的分组讨论研究,也可以把不同小组的结论做一个系统的评价,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想象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心理学上也说一个缺乏想象的人,将不可避免地幽闭在他个人狭窄情感的紧促的圈子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因素,在平常的教学中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性。想象力越丰富,创造性越强。
创造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独立思考,自己探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更不人云亦云。创造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而且注重学习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潜移默化地增长他们创造的才能。
例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某教师做了这样的设计。
上课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广泛收集材料,上课伊始教师剪辑两段视频分别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08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两段视频放映完毕,学生仔细阅读原文之后展开讨论。学生们纷纷对演员的服饰、样貌、背景布置、家具的陈设、乃至演员的动作表情台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全体同学分组进行创作,写出创作设想,单独安排一节课相互评价讨论。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必说几句话,可是作品的内容、语言、思想内容等却早已深深印入学生脑海。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研讨、主动创新中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兴趣、情感等的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还有一位老师在教授《雷雨》时,采用以演代教的方式,也让笔者很受启发。
学生提前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补充预习课文,教师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各指定第一场和第二场为表演的剧本,组内自选导演和演员,自分角色进行排练,自定服装和道具,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表演。这些活动都是在课下完成。另外,每个小组还要做好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的准备。教师随时进行全面的指导。比如《雷雨》的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有缓有急,一个是急于打听,一个是欲说还休;一个是有怒有悔、想息事宁人,一个是悲中含情、无意受人怜悯等,对话看似简单,其实人物的内心活动都很强烈,思想感情都相当复杂。对此,教师应及时地做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当然,有些精妙的语言,特别是有潜台词的地方,更要提示学生仔细品味和把握。这些内容用两课时来完成。这样教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演出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课文进一步加深理解的过程,在具体的表演中,学生会发现,先前“解读”课文时的许多认识与看法并不全面、准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通过表演形成了对课文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接受式学习根本实现不了的。
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针对该组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也允许表演组的同学进行反驳,只看意见合理与否,不统一看法。为了使评价有指向性,教师做出了如下导评:1.看表演是否符合原作的精神;2.看演员对原作形象把握是否准确;3.看服装、道具是否符合或力求符合原作涉及的时代背景;4.看动作、台词是否体现了人物的性格;5.与原作相比,表演有哪些创新,是否合理;6.整个演出过程是否流畅完整,还应该有怎样的改进等。通过对表演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互相启发,并可以进一步去挖掘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所以,教师应该在对课文的深入剖析中渗透写作方法,从而实现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赢。
在高中语文课文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举不胜举,有一些就可以当做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蔺相如,《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苏武传》中的苏武等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人物;《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保守反动的别理科夫,《老人与海》中顽强的硬汉子桑迪亚哥等外国优秀作品中的经典人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而且这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中,也不乏一些故事新编一类的作文,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大多来自课本。可以说,利用课文教学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素材,既提高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了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的兴趣。
还有一些课文中优秀的写作手法,也是我们平常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的宝贵借鉴。如《林黛玉进贾府》、《苏武传》中以典型环境和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祝福》中人物外貌细节的刻画对于表现人物的经历的作用;《老人与海》中借精细描写鲨鱼的特征反衬老人的勇敢智慧,长句代替短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话内容真实、贴近生活等。
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愿我们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努力使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信鑫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235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