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探究捕捉课堂生成不足试述试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5927 浏览:151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往今来,无论是成名成家者还是发明者,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那就是敢于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更勇于去探究问题。当前,国家提出了经济要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急需一大批具有探究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理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课堂生成性问题是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问题,而这些生成性问题往往有许多是我们教师课前备课中所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并且这些生成问题多具有开放性,它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思维状态与水平,以及认识问题的程度。抓住学生的生成问题进行探讨,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捕捉生成性问题中的有价值问题并展开讨论,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捕捉自主学习中的生成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要培养探究人才,其自主探究能力是基础。所以笔者努力捕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从中摸索出一套促成办法。即每进入新课时,总安排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预习学案”。在预习学案中,笔者专门开辟了一个“生成问题与探究”栏目,这样不但能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我认真研读课文,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如在进入新课《天上的街市》前,笔者从学生上交的“预习学案”中发现了许多闪耀学生智慧的探究问题。于是在进入新课后,笔者首先赞扬了学生认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较高的自主探究水平,并让他们在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们都非常兴奋,纷纷举起了手。笔者有意识地从中挑选几位能抓住文章特色和能突破难点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有学生感到本诗联想与想象方法运用得好,街灯、明星互喻,天上人间辉映,上下美景融为一体;也有学生认为本诗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所失实,所以提出质疑;不过有学生认为神话本身就是传说与想象,无所谓真与假;后来笔者提醒学生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学生才终于明白:作者改用传说的目的是为了借此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与热爱之情。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一开始就把握住课文的主题。
二、捕捉合作学习中的生成问题,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凸显合作探究精神与能力愈发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与能力呢?笔者在学生合作时,深入到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捕捉每一个合作小组生成问题,乘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探究能力。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笔者在一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中发现,有学生提出质疑“这一课的内容有嘲讽孔子的意味。”笔者认为这正是能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题的问题。笔者肯定这位学生问题提得好,并激发大家进行讨论,“是什么问题让‘孔子不能决’?这样连孔子都不能决的事情两小儿却在认真辩论,这说明了什么?现在你能用学过的地理知识替孔子回答吗?”这样使学生明白,孔子不能决,是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能力解释这一地理现象,孔子并没有怕影响自己“智慧渊博”的名声而去凭空想象,忽悠“两小儿”,这从另一面反映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两小儿敢于辩日反映了他们热爱科学、勇于认识自然、大胆质疑,探求客观真理的精神。大家还联系地理知识,科学地回答了“孔子不能决”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全班学生探求科学,探索大自然的热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与能力。
三、捕捉探究学习中的生成问题,提高学生深入探究能力。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有些探究问题学习小组成员还不能解决,甚至还会派生出新的问题需要全班探讨,还有一些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从而提高学生深入探究能力。
如学习《孔乙己》一课,有学生质疑课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的“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时,虽然大部分同学觉得并不矛盾,但仍有少数学生侥幸认为:“也许有好心人帮助他,他没有死。说不定正在哪儿享福呢!”听到这样的议论,笔者感到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等级制度带来的毒害还未看透。于是笔者提请全班同学讨论:“你们觉得会有人会搭救孔乙己吗?”通过激烈的争论,终获一致:这种侥幸结果是不存在的,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因为:一是从文中有权的丁举人打他、有钱的酒店老板只关心孔乙己欠他的铜板,甚至连受人欺负的“短衣帮”、酒店小伙计都嘲讽他,所以他们不可能帮他,否则孔乙己最后就不会用手在地上“走”;二是即使有同情心的穷人想帮他,但因封建社会的残酷剥削也无力帮上;三是封建的科举制度、等级制度致使人们都变成势利之人、精神麻木之人,从而让学生看清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深化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要切记历史使命,强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意识,捕捉课堂中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生成问题,从而培养出国家所需的探究人才。
(薛建伟 江苏省无锡市堰桥中学 21417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