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汉武帝汉武帝用人政策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3890 浏览:118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封建社会时代,汉朝的地位不可忽视;而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的地位不可小觑。武帝16岁登基,至71岁去世,掌握西汉政权50余年,其统治经验的丰富,统治方式的多端灵活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秦王朝终二世而亡,没有“盛极”之说;而西汉初年经过无为思想的贯彻,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力逐渐强盛,有了“文景之治”。但并未达到王朝的全盛时期;而汉武帝时期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思想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才能称之为盛世。这盛世的出现除了有武帝正确的政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拘一格的用人政策。而笔者认为武帝的用人政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打破传统的用人规则
在汉武帝以前的君主在用人政策上也有采取多样性的,但范围较窄。秦朝时规定入仕要有一定的财产,汉初也同样沿用了这一制度,这使得很多有才华的人被挡在了入仕的门槛之外,不能为国家所用。
汉武帝基之于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其善总结前代的统治经验和用人思想,根据当时的统治实际需要,汉武帝打破了秦以来的财产的限制。一些家贫如洗的人如牧豕求学的公孙宏、带经而锄的儿宽、负薪读书的朱买臣皆先后入仕。同时汉武帝还打破汉初“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的限制,允许商贾和他们的子弟入仕,如“洛阳贾人子”桑弘羊13岁拜为侍中,一生为官,高至御史大夫,商贾及其子弟的入仕是打破身份限制的一个信号。另外,我们还知道汉武帝名将卫青出生于奴隶,金日磾是降奴等。
所以我们说汉武帝所用人才的出身、职业是多样性的,如有的拔于刍牧;有的擢于贾竖;有的曾为奴仆;有的出于降虏等等。同时汉武帝在对人才的限定上也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其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哪怕“有负俗之累”就应该把他选拔出来,“博开艺能之路,延悉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史记。龟策列传》
注重人才的实用性
“何世无才,患人不能适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资治通鉴。卷19》认为有才就应该尽用其才,如果所用的人才不能尽用其才,那就于无才者想同了,就应该被抛弃。所以吴刚说:武帝一旦看中了某人,往往不问年岁,不论资历,不讲任何条件,而破格提拔任用。东方朔也称“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汉。东方朔传》所以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张骞凿空”、“苏武牧羊”的佳话。
另外,汉武帝用人不避亲疏,信用外戚。武帝一朝重用的外戚主要有五家:高祖美人石氏外戚、文帝皇后窦氏外戚、景帝皇后王氏外戚、武帝皇后卫氏外戚、武帝夫人李氏外戚。虽然这些外戚中也有没有才干的,但有才之人占据多数。武帝不像他的祖辈那样限制外戚,而是采取了用人不疑的策略,所以才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窦婴、田蚡等文臣。同时,为了收罗更多的人才,还设立了太学,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国立大学的开始,为封建社会官学的开端。
汉武帝曾经说:“汉家庶事草创……,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 这就是说他变更制度、政策的目的不仅仅为当时的需要,而且要为后世立法。就像我们前面所讲述的边疆政策、统治思想、用人政策以及自身行为,这都为后封建君主经营自己的王朝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好的模版。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说汉武帝是“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是因为他确认的历史路径、开启的文化风气、创立的政治制度、拓定的国家疆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都非常长久。
所以,武帝选择人才的方式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方式。只要有才能,不管什么样的人才都得到起用,但却注重其实用,而且不需要避其亲疏,这就是汉武帝的用人思想。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是很多人才得到真正运用,同时也使君主得到名臣的辅佐,使自己的王朝得以顺利发展下去。时势造就了武帝,也造就了从公孙弘到金日磾一大批杰出人物,武帝正是靠这批人才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