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生自主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习惯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31877 浏览:145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着合理的教学方法作支柱,而正确引导学生自学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合理倡导学生自学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体现,它是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前提下,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学到更多、更精、更扎实的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1.兴趣是自学的前提,自学需要老师点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的关键所在是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自学的前提,有兴趣才能达到我要学的境界,没有兴趣只能是要我学。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根本谈不上自学,只有对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点拨,使之得到最佳效果,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自学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高年级或简单的教学内容可少点拨或不点拨,对低年级或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就应该多辅导、多点拨。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各阶段的主体作用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模仿性强,认知具有片面性,对某一新事物具有较高的,因此,在对七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应多点拨、多辅导,自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对基本技能和技巧要多加引导,但这个时候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坚定的自觉理念是一个关键时期,它在整个初中阶段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例如,在进行有理数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数:
①小学学过哪些数?
学生会回答:小数、分数、整数、0
②进入七年级后,又学了什么数?
学生会回答:负数
老师点拨:
①小数和分数现在把它归为一类,统称分数,分数又有正、负之分。
②整数分为正整数,负数和0三类。
③以上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由此得出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以上第二轮分类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分出来。
学生能分清以上有理数的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分类,就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
八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比七年级有所提升,但处于不稳定阶段,八年级在整个初中阶段起着呈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这时,更应该加右对学生自学能力地培养,如:在教学同类二次根式概念的预习中,应提出下列问题:
只要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去预习,并能解决疸,就掌握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
九年级的学生在自学数学知识方面应该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对一些一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来完成,老师只需给他们一定的自学时间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些较难内容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必须耐心地进行自学能力地培养,做到多点拨、多辅导。如在讲解以下例题时,已知:⊙○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P,求证:AP·BP=CP·DP。在讲解该例的自学指导中,教师应提出以下问题:①如何将上述等积式转化为比例式(即:要证明AP·BP=CP·DP,只要证明 = ;②由于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我们应找出四条线段可能出现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图上没有三角形,如何作辅助线?);③构成的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④例题证明的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最后,老师归纳,通过此例的证明明,给出了证明等积线段或比例线段的一种常用方法。

3.学生自学,老师不能闲着

学生自学前,老师应事先设问,提出本堂课的目标,还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学生自学后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老师解惑,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奔着目标去学习,为求知识而学习,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实质上,老师正确地引导、辅导学生自学,要比照本宣科地讲解书本知识付出的劳动要多得多,特别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某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时,对教师的素质是一次一次的大挑战。

4.养成良好的自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说出这样的感悟:老师讲一遍,我忘记了,让我自己看几遍,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掌握了。这说明很多数学知识适宜少讲、精讲、多让学生自学、多让学生活动、多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一个班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是否具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总而言之,正确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可以减少教师的讲课时间,教师可把主要精力用在"导"和"解惑"上,正确指导学生自学,能够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能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对防止班级的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