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学改革培养工程运用型人才教学革新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5583 浏览:152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工程应用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分析了工程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教育应分层次培养人才。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阮世敏(1966-),女,河南桐柏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务处,高级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02)
1007-0079(2013)22-0035-01
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需要,是解决高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高校在定位和发展中出现的趋同化问题的需要,是一个涉及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课题。本文力求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谈谈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工程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据统计,我国目前以高等工程教育为主体的大学本、专科院校约300多所,在校各类工程专业学生人数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40%多。但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从工程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现代工程技术的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更加突出。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迅速掌握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这就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我国的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市场中难以寻觅;同时高校毕业生却存在着“就业难”现象。集中表现为“无业可就”和“有业难就”,形成了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过剩的假象,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性与功利性造成了工程人才结构性失调,形成了工程人才高端不精、中低端不专的现象。

二、工程教育应分层次培养人才

不同层次的工科院校承担着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任务,重点工科院校大部分都是研究型大学,其教学整体追求的是精英教育;而对一般工科院校来说,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中一线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这些单位需要的是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他们应该了解工程的背景与环境,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知识,既懂生产工艺又懂经营管理,吃苦耐劳,随时可以深入生产一线。因此一般工科院校应当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面向工程一线的复合型工程应用型人才。当然,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培养模式。当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有些院校之所以能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依据自身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紧紧围绕国家行业政策的调整,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确立了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明确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适应了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三、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思考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严格遵循国家本科教育标准的同时,应紧紧抓住其应用性的特点。应用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和办学方向的着眼点。针对我国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增强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1.改革课程体系,凝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要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并能很好地适应经济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科院校就必须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调整和优化。做到“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多课堂”,加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公共课(“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和人文艺术等基础课所占学时比例为40%左右,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等)所占比例为50%,学时上已很难再有拓展的空间。因此,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教学规律,应当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凝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凝练教学内容”即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淘汰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新的符合时展要求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即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现代媒体等技术使授课生动活泼,使学生更易接受。

2.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

现代工程教育应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其显著特点是应强化工程训练。目前在国内外的一些现代教育文献中已经较多地用“工程教育与训练”替换了传统的“工程教育”,本科院校沿用已久的“实习”教学任务名称已普遍地被“实习与实训”代替,并且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手段也有了较大变化。这些现象的悄然改变使原来比较严重的工科专业理科化的倾向得到了有效遏制。国家适时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尤其应当重视工程训练。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明显薄弱,因此必须把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贯穿至整个教育过程。课程实验应增强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内容;专业实验应增强对学生设计能力训练的内容;校内实训应模拟生产实际场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增强职业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校外实习与实训应力争顶岗到位,了解并熟悉一个完整的工作生产流程;毕业设计题目应做到真题真做;课余时间尽可能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与升华,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工程能力,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的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才能初步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础,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

创新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有个性才有创造性,才有特色。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体系应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体现人才多样化特点。将人才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性及个性化、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将每个培养环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目标一致性与协同性结合起来。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创新观念与精神、创新品格等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得到强化。
首先,应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树立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主体、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思想。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改变传统的束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代之以研讨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师生可以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各种理论或实践问题。在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例如扩大学生对第二专业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全院性选修课的选修权、专业课分组限选课的选择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提升创新能力。
其次,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学校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条件;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并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支持学生成立科技社团,通过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将各学科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彼此学习各学科的文化知识,拓展知识,开阔思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程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认知能力与创新意识,学校应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尽可能完善育人软硬件条件。
综上所述,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618jyw.com
养计划”适时助推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应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单海校,刘国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技能教学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6,(5).
张海英.试论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的高等工程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
[3]刘建国,刘志新.工科院校面向大工程观的教育改革[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3).
[4]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欧林工学院的人才教育理念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0,(2):91-96.
[5]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6]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责任编辑:王祝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