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者让学生做数学学习发现者和创造者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5623 浏览:157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由发现与探索,从而让学生做数学课堂上的发现者与创造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部学生,将数学教学的价值充分实现,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学生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愉快、轻松的气氛,创建对应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参与到数学之中,并体验数学的乐趣,从而创新数学思维,使得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1.制造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内心愉快能让人始终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对外界事物充满梦想,且自身也变得非常自信。一方面,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在课前问学生是否准备好,是否可以开始授课。在授课结束后要问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快乐,要依照学生的心态来改变自身的教学备课。另一方面,教师将歌谣、谜语及各种幽默的语言应用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比如在进行“时、分、秒的认识”教学的时候,为方便学生记忆钟表面上的指针,可以将其变成形象的顺口溜:细腰妹妹是秒针,高个子弟弟是分针,矮个子大哥是时针。
在让学生观察的同时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分类?然后将学生分为两组,让一组学生观察秒针的走向,另一组的学生观察分针的走向,之后再让两个组交换观察。再观察之后可以充分地了解,秒针走一圈,分针就会走一小格。这时老师点拨,秒针走60个小格,分针走一格,即60秒为一分钟。同理,再采用同样的办法,分别观察分针与时针,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钟表指针。通过形象的比喻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最大限度的激发。

2.创造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教师指引学生进入情境,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利用起来,发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依照数学教学的内容,设置新奇的,拥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数数和数的组成”练习中有一幅“百球图”,小天使“聪聪”问:“怎样数比较快呢?”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低年级的学生受到鼓动,会激起其挑战心理。学生再细心观察,独立思考,最后开展集体讨论以后,得出了各种解决方法。反观整个教学进程,孩子始终处在对数学知识的好奇中,最后吸收了数学知识。创建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

3.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活动是认识的基本,智慧来源于实践。要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知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可以显著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在进行“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角及一元两种硬币,然后将其直径测量出来,再指引学生把硬币放在尺子上滚一圈,测量出周长,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两个硬币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多少倍。因为这是由学生自己参与的实践活动,印象非常深刻,大概了解到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三倍多,在这个前提下,再指引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从而了解圆周率。

4.开拓时空,让学生再创造

当学生在对一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迫切想要了解其中的缘由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充满信心,鼓励学生自己研究,主动观察、猜测,从而得出结论,进行创造性教学。
比如,在加减法及乘法运算定律教学以后,指引学生提出疑问,是否除法也有对应的定律。对于学生的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教师要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出相应的问题:店铺卖出10件啤酒,每件12瓶,共计1200元。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问每瓶啤酒多少钱?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可以得出两个解答方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发现除法的运算定律。从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规律,并加深知识,形成记忆。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并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掘出来。
学生可以自己学习的,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这样,才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创造力,才可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李玉华.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
钱小瑛.数学化与生活化和谐统一 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