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试述试述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18054 浏览:745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从课程资源的概念和时展的要求来看,教材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教师们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进行不断的重复,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如何使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关键。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教师们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和学习中探索,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1. 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说法。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且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可以采用颂读法、学生推介法、同学好书交流法、读后讨论法等等来促进学生多读书,多了解生活。

2. 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应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例如学习了游记单元,在感受到古代大家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大餐时,不忘让同学们说说“家乡风景独好”这不仅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游记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更加强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些方法,给农村中学学生们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潜移默化,学生积累了语文听说的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

3. 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师除可以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园地这些优势资源外,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民俗风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有地方特色。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的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4. 关注周围,拓展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除了课内教学资源,还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等课外学习资源,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方面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提高语文学习的品位。如学习《徐霞客游记》时,我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从不同角度诠释课文:爱画画的可根据教材画一幅相关风景画;喜欢地理的可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图,并配上讲解词,当一次导游;爱好诗歌的可为徐霞客量身订做一首小诗等。另一方面通过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读报栏,定期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微机房查阅信息等方式,拓宽学生周围的语文资源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将时文欣赏引入课堂,与语文教材互为补充,使语文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必然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届时,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会得到更为充分的拓展。

5. 注重阅读,积累资源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虽然班级语文水平不尽人意,但每个班总有个别“尖子生”。问他们体会,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语文的底气来源于大量阅读。教育部曾公布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让他们通过摘抄、剪贴、做笔记,及时储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存语文信息。还定期开展组际交流,资源共享。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语文课程的资源。这种积蕴语文课程资源的方法,比“精心设计”的复杂语文课不知要深厚多少倍。

6. 激发个性,丰富资源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怡情养性、塑造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语文课程资源应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生命精神、文化意识、人伦情怀、人性感受。
我在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上,因学生人格制宜,因个性利导,选择能阐述人文因素、使学生受到陶冶、树立理想目标的教材,并进行深度挖掘。例如《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机智沉勇、胆识超群的智者形象;《拜伦的故事》中拜伦身残志坚、勇于挑战的强者形象,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或者从有人格缺损的人物形象去选择:如《项链》中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酿成悲剧;《阿q正传》中阿q由于那个病态社会的制约,加之其以“精神胜利法”自娱,缺乏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人格精神,最终难逃厄运。促使学生反省自身,得到启发,完善自己的个性。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悟一些人生和生活道理,既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
总之,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它起到一个开沟引渠的作用,它是魔杖,而不是缰绳。我们要积极投身到新课标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去引导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克服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缩小城乡学生的学习差距。
收稿日期:2013-06-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