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化学讲究化学教学艺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5364 浏览:1110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教材、学生三部分构成。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跟着教师走近教材。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吃透教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教材、学生三部分构成。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跟着教师走近教材。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吃透教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最佳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呢?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如何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讲究教学的艺术:

一、巧备“两头”

所谓“两头”指的是教材和学生,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这样的场面,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似懂非懂,即学生表现为不理解,过后就忘。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吃透教材,更应该先准确地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掌握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具体做法是,备课时要时时想到学生,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多考虑一点“他们会怎样”,少主观一点“他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问题,先易后难,先慢后快,这样做到好学生吃饱,后进生吃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作业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每次布置的作业量不要太多,但必须落实。这样才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二、巧激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渴求知识、探究事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的求知欲也往往来自于浓厚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和生活紧密联系,我们可以用实验手段和生活中的鲜活例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做适时讨论来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适时增补“被水点燃的纸条”等魔术,在讲水污染时可调用无锡太湖水污染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达到乐学。

三、巧建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的爱,迁移到对老师所教内容上,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单一倾向性。教师和学生建立亲密感情后,在教学时,就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将课堂效果发挥到最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做到:发扬,与学生平等对话,主动接触,求得师生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感到老师既可敬又可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四、巧用激励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只要对学生抱有希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激励在课堂上可表现为语言激励、情景激励、眼神暗示等多种方法。语言激励是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境遇、不同表现的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敢说、敢做、爱说、爱做,让学生从成功感上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获得继续前进的推动力。例如: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激励教育法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一定能够取得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巧用语言艺术

所谓幽默是指一种行为的特性,能够引发喜悦、带来快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教学幽默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使语言于一瞬间闪烁出耀眼的火花。前苏联教育家斯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魏书生也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课堂上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减轻精神压力,融洽师生感情,形成乐学氛围。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也不能是纯碎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善于运用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顾明远,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阎立泽,韩庆奎.现代化学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
[4]刘振明.创设情景,激活课堂[J].化学教学,2005,(9).
[5]顾明远,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