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本真回归语文本真试述提高课堂效率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28977 浏览:1320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语文教学出现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浮华之风。不少教师在公开课上,用声光电武装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课堂往往缺失了语文本真,有作秀之嫌。语文课本来应该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多媒体应为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服务。可是,花里胡哨的声光电成了主角,而语言文字训练成了配角,语文课的本质消失了。多媒体阻碍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独特体验与美妙的想象,使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解读大打折扣。每每徜徉在语文课堂里,耕耘在这片充满诱惑的土地上,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理想的语文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回归语文本真,提高课堂效率呢?

1.以学生为本,构建个性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学有所获,习得方法,触动情感,提升人格。可是不少上公开课的教师不把课堂当做学生成长发展的圣地,而当成自己展示所谓个人才华的地方,不是关注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更多的是惦记自己讲得是否出彩。这样的课,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学生只不过是老师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看不到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看不到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看不到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看到的只是老师旁若无人地自我陶醉,抑或是制作精美、音像俱佳的课件。曾听说美国教育代表团到中国听课,课堂上看到的是对答如流,小手如林,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给予满意的答复。上完课后,美国教育同行说了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既然学生已经全部都会了,懂了,教师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儿童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往往受周围环境和教师态度的影响。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儿童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充当一名“向导”的角色,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整个课堂气氛。为了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调节心理状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相交流,用教师的情感或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来激活、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烘托出、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能力的高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精心研读文本后,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个性的课堂。一位教师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让学生就题质疑,就文质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1)天游峰的景色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好山好水而去写那不起眼的扫路人呢?(2)为什么一杯茶就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3)游人爬天游峰感到十分累,为什么70岁的老人却说不累呢?(4)老人60岁就该退休了,为什么70岁了还不愿意退休呢?(5)作者为什么不写3年之后去看老人,而说30年后看望老人?老人能活到100岁吗?(6)老人的笑声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吗?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这位老师再次让学生和文本对话, 在读中悟、读中议、读中思、读中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放开来学,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学生都争着发言,在课堂上展现了学生蓬勃的生命力和智慧风采。

2.合理运用课件,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

课件是一种受欢迎的现代教学技术,但技术永远不可能代替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只能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作用的发挥全在于能否有效帮助学生研读好课文。如果只是陶醉于课件好看,学生喜欢,教学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会在课件上漫游,耽搁不少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问题的实质不在“课件”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不是好,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课件帮助学生“潜心会文本”,进行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

3.拓展迁移,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限于语文教材了,应该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课外的世界更精彩。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使儿童的心智、灵魂、个性在自由地发问、理解、表达、交流中获得发展,语文教学实现了语言发展和精神锻炼的双重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心灵自由、精神飞扬的方式,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