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本校本研训,促教师成长学士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6502 浏览:223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众所周知,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要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一、适应改革需要,树立研训新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特别是对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给予了极大关注。
新课程改革由于系统性强、内涵丰富、周期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也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需要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和过程,校外培训虽能部分解决教师对新理念的认同,但很少关注学校的特点,校本研训是基于现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因而具有校外培训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校本研训,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校本培训从组织的角度与校本教研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内容,也是最本质的东西。它是一种由学校组织,主要在校内开展的,和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继续教育实践。“以学校为单位,以学校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是两者的共同理念。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及时引进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这两种好的研训新路子,并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进行尝试和落实,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我们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习校本研训的有关理论,并选择了一些相关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尽量使有关同志和学校认识到“校本”的真正含义,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具体的活动中,则有意识的转变工作方式,重点参与一些校本色彩强的活动,使校本研训能初步被广大学校和教师接受。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以校为本”是我们工作的创新、深化和拓展,对学校发展来说,“校本培训”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时髦点缀品,而是顺应时展要求,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尝试课题探究,促进工作转型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 课题引入——提升探究水平。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作文生活化”、“发展性评价”、“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活动。

2. 行动研究——促进工作转型。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然而农村小学教师又存在理论不足和受时空制约的弊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校尝试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于实践,服务教育。我校先后尝试了“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预习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转化”等课题研究。并把每周论坛作为教师行动研究的交流平台。行动研究的开展,不仅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且使教师逐步由原先的“教书匠”心态向“研究者”的意识转型,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

三、精选研训内容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我校对教师的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研训,在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强调实践的过程。如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我们进行了教案精备辅导、“说课”辅导、“评课”辅导、教学基本功训练(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定期向教师下发“现代教学理论学习材料”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我们依据理论联系的原则,要求教师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运用于课堂实践,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材集体备课活动,共同分析研究、共同执教,撰写教学反思。这一过程让教师群体成为一个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共同体;这种校本研训模式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很多执教教师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使他们在教学知识面和教学能力上有很大提高,从这一点来说,研训一体的探索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