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初小语文教科书不同版本比较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29121 浏览:1329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912年1月1日,随着中华民国的诞生,延续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教育论文网|成为明日黄花,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政治变革的成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随着《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的出台,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教科书作为一定时代背景下,各种教育改革实践经验、教育教学理论成果、学科专业知识与科技发展水平的载体和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在社会大潮的变动中首当其冲,而中小学教科书是最能体现教科书各种变化的文本,比其他教科书有着更强的文本规范性,尤其是国文、历史等人文学科最能反映时代特征。同时,民国初年教科书大量的需求,以及图书发行渠道不通畅,使得整个出版业都争先恐后出版教科书。政体的变革也给了中华书局崛起的契机,从而与老牌的商务印书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加之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不同理解,使得这一时期教科书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推广实施,尤其是2001年7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教材多样化政策使得人民教育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纷纷组织专家、教师编写实验教材,教材的编写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而我们要推测语文教科书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要以过去为起点。未来只能是过去的延伸,今天的语文教科书,只能是在昨天的语文教科书基础上的存在和发展,进行本研究以期为我国当前进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制者提供鉴戒和启示。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和《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进行文天职析和比较,发现二者在识字写字、选文和插图之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两套教科书对于当今语文教科书编撰的影响和启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容清末学制改革和民初的小学教育改革以及小学国文教科书的争鸣,分析两套教科书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以两套教科书的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识字写字、选文和插图三个方面进行内容及编排特点的对比和分析,及进行扼要的评述。第三部分:分析从两套教科书得到的经验,以及对新文化运动前后各种教育思潮产生和教育观念转变、对中国语文教育近代化和对当代语文教科书的影响。【关键词】:《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语文教育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英文摘要5-9引言9-14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9-10二、研究现状10-12三、研究方法12-13四、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13-14第一章两套教科书产生的背景14-23一、清末学制改革与小学国文教科书的争鸣14-17二、民初的小学教育改革及小学国文教科书的争鸣17-23第二章两套教科书的内容及编排特点分析与对比23-45一、两套教科书的内容分析与对比23-40(一)识字写字方面的分析与对比23-27(二)选文方面的分析与对比27-38(三)插图方面的分析与对比38-40二、两套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分析与对比40-45(一)识字部分的编排特点40-41(二)选文部分的编排特点41-43(三)插图部分的编排特点43-45第三章从两套教科书文本中得到的经验与其所产生的影响45-52一、从两套教科书文本中得到的经验45-48(一)紧扣教育宗旨45-46(二)科学性46-48(三)时代性48二、两套教科书所产生的影响48-52(一)两套教科书对新文化运动前后各种教育思潮产生和教育观念转变的影响48-50(二)两套教科书对中国语文教育近代化的影响50-51(三)两套教科书对当代语文教科书的影响51-52结语52-53参考文献53-55后记(含致谢)55-56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