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缺失诚信缺失目前状况与教育策略初探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4432 浏览:105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却在现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在社会道德整体滑坡的情况下,高校诚信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内在教育和外在约束两方面共同入手,通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规范条例的严格执行,来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教育 对策
1674-4810(2013)17-0043-02
诚实守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准则,在中国更是传承千年的优秀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这一美德虽然一再被提到新的高度,但却被束之高阁,空有口号,鲜有实质。大学校园这一“净土”在社会熏陶下也未能免俗,各个方面凸显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困扰着高等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后备力量,如何加强其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塑造学生“以诚为本、以信立人”的健康人格,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

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只是个例,但影响极为恶劣,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方面。高校中最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就是考试以及论文抄袭、数据,而且这一群体不再局限于“差等生”,不少学生干部和成绩优异者也为了争取荣誉和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此外,随着这一队伍的不断扩大,这些违纪现象已从地下的不光彩行为转变为坦然为之,学术的神圣和诚信的底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衅。(2)经济方面。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许多困难家庭的学生得到了及时的帮助,但也使得一些人眼红心热,滋生了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在出具虚假困难证明申请助学金和困难补助、恶意拖欠学费挪作他用、以各种借口、方式拖欠甚至逃避助学贷款还款等。这些不良行为是对国家各种助学政策的亵渎,严重妨碍了“惠民政策”的进一步实施。(3)思想政治方面。一些大学生为拓宽就业渠道等现实目的追求政治进步,但是正式入党后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不能积极配合完成组织交予的任务,不能保持始终如一的进步思想,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4)就业方面。大学生数十年寒窗苦读以博取似锦前程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日益严峻的竞争过程中,为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夸大,甚至伪造竞争优势,如虚高的学习成绩、潜水的工作经历、捏造的学干身份、伪造的各类证书等不诚信行为,恶化了就业环境,使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雪上加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滋生漫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第一,社会道德滑坡的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导致了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诚信缺失的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在这种道德整体滑坡的冲击下,为进入社会做准备的大学生们难免会受到影响,他们降低了对不诚信行为的“免疫力”,牺牲诚信道德以获得自身利益。

二、社会认知的偏颇。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无

论家庭、学校还是招聘单位,都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对学生优秀与否的衡量都以成绩和证书为标准,而道德素质因为难以量化和直观体现而极易被忽略。这种认知标准客观上诱导了学生的功利行为,进一步造成其诚信道德观念的淡漠。
第三,网络科技发展成为“双刃剑”。高科技的互联网技术在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由于个人的真实身份得到隐藏,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可的言行在网络中肆意横行,个性得到极度张扬。这种无需负责的行为滋长了虚假丑恶现象的发生,导致有些人抛弃了社会角色,放弃了道德底线。

2.监管的软弱无力

第一,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存在盲区。高校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并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和体系,虽然一些重要工作,如困难生认定、奖助学金评定等也通过公示、意见表等形式进行互相监督,但大多数学生一般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且此种监督方式亦有“无事论人非”、“打小报告”之嫌,其效果不佳。此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多限于校园内的表现,对家庭情况、花费开支等较为隐私的情况实难掌握,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第二,管理软弱、不规范。受内敛的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对于道德的教育通常以内省为主,习惯树立模范典型进行感化教育,对于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做法通常只是进行言语谴责和声讨,而没有相应的法规条例来约束,诚信缺失行为所付出的成本过低。
在我国高校,诚信教育主要信赖于“磨嘴皮子”式的思想说教,学生内在的自我约束能力是诚信行为主要的驱动力,而外在的诚信道德约束惩罚机制仍未建立完善,对学生的诚信职责没有明确要求,也没有清晰的诚信评价指标,同时缺乏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来负责鉴定、记录不良行为并进行相应处罚。虽然有的高校对诸如考试等恶劣行为有相应的校纪校规处理办法,但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大打折扣。很多情况下,老师希望可以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避免对学生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但是老师的这种宽容态度在学生思想中往往演变为纵容,反而加剧了此种不诚信行为的滋生漫延。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1.强化诚信教育

第一,利用多样化载体营造诚信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报刊、宣传栏等传统媒体的作用,扩大诚实守信等积极向上的主流精神的影响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同时借助网络微博、微、微论坛等青年人喜爱的新兴方式,通过对网络舆论力量的规范、引导,广泛传递正能量。
第二,结合时代精神继承传统文化精髓,拓展诚信教育内容。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诚信在其几千年的道德规范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孔子作为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认为“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并将其列为儒家四教之一。后世学者更是将坚守诚信提高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高校教育应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探究诚信道德的历史文化渊源,结合我国当前的时代特点,不断拓展诚信品质的内涵和外延,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着重探讨和引导,重新塑造全民诚信意识,汲取诚信思想精华为现代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第三,丰富诚信教育形式,促进知行合一。思想观念必须在行动中才能进一步巩固深化,因此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知行合一。高校可以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活动以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选择与实践能力,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校园普遍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座谈或匿名等,督促学生不断自省,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执行力。此外,大学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的机会,走进信誉良好的企事业单位,深刻了解坚守诚信对个人、单位、行业良性发展,甚至生存的重要性。

2.完善监管机制

第一,加强家庭与高校之间的交流。高等教育的性质和规模决定了其管理更注重于宏观指导,地域的限制也使家长无法对孩子进行直接监管,这使得大学生在更多的时间内主要依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而缺乏外界有效的约束。为了更好地引导思想处于活跃期的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不少高校也投入精力与家长进行沟通。如举办新生家长见面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相关要求、制度,从新生入校开始就配合学校督促管理学生,同时家长也可以向学校反映家庭存在的特殊困难以寻求帮助。有的学校还在学期末给家长寄信反映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成绩、表现,并提出相关建议。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定期和家长沟通,反映问题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变化。此外,学校还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促进信息交互,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第二,建全诚信评价制度,加大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虽然很多高校采用了综合素质测评的办法来衡量学生表现,但往往没有纳入对学生诚信行为的评价,或者有所涉及但评价指标笼统,不能起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学校可以建立校内个人诚信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分类记录并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诚信记录客观、全面。此外,要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不纵容、不姑息。同时对校纪校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失信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将其作为奖助学金评定、评优、入党等工作中的限制因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失信行为所付出的代价,从而加强自我约束。
参考文献
刘阳.浅谈国内外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比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315~316
唐彰新.浅谈高校诚信教育[J].职教论坛,2004(3):55~56
[3]夏欣.浅谈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及诚信体系建设[J].学理论,2012(20):283~284
[4]左玉帅、孔德岩.浅谈我国高校诚信教育实现路径[J].科教导刊,2013(1):117~118
〔责任编辑:范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