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有效性以学生出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2366 浏览:977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就传统课堂的一些问题,简要分析了有效教学的涵义及其容易被误解的地方。指出应该给孩子时间阅读、给孩子信任、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方式授课。
关键词:传统课堂;有效教学;开放课堂
1671—0568(2013)24—0176-02

一、传统课堂的问题及改革

传统课堂以完成认识性任务为中心和唯一目的;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教材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是按教材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在教师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都已有明确答案;教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这种传统教学观忽视了学生独立个体、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有效的实现。为改变这种现状,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提出了各种课堂,其中包括生态课堂、发展课堂等,今天笔者要谈的是教学有效的根基:从孩子出发,进而使得教学更加有效。

二、有效教学的定义及其对它的深确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内涵包括教学有效果即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教学效率就是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教学产出。
绝大多数研究者把有效教学的判断标准定位于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活动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更多地倾向于学生认知目标的实现, 教学效率也倾向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应该承认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确实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高效的重要标准。但是, 除了重视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加强知识环节的设计,教学似乎还缺点什么。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 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每个灵魂都是独特的,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都有自己固有的特点,老师须认清学生差异性,进行针对性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情况出发,才能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教学才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三、怎样从学生出发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培养阅读习惯。老师为了学生在成绩上得高分,要求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课业上,学生白天五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六小时的课,课后还得把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课业上。稍微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学习情况的人就会发现一直强调减负,可现实又是什么境况?哪个家长不为了中考、高考而对自己的孩子实施各种变向的“压迫”,迫使自己的孩子在“改变命运,为以后人生铺好更为平坦的路”的升学上努力。学生全部精力都花在关于功课的事情上去,学生没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没有时间去思考,他们课业上不努力就会“落后”别人。学校教学论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越强越容易适应未来的环境,这种自学能力很大部分是来自学生自己出于兴趣和热情的需要去阅读书籍而培养来的。如果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减负,就应该让他们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去阅读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强迫记忆一些成人要求的东西。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能以原有的知识去对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和比较,才能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样他们的判断力才能慢慢形成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只是教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课上自由发表他们的看法和感受。才能形成“对话” 的课堂。
2.信任学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砝码。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信任。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偏爱。却往往造成其他学生“压抑”本源。好学生与学困生的差异来源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种自然发展的规律却让学生蒙受巨大压力,老师应以包容、关爱的心去对待学生。如果老师加以责备惩罚,会加重他们内心的痛苦。就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信任》中说到的:“你面对的是儿童是极易受伤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如果认为我们的儿童都是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而且错误了。”对于像嫩叶般的学生应该给予呵护。在他们“表现不够好的时候”应该是爱护与宽容,叶子才能茁壮地长大成参天大树。学生才能在你的关心而不是严厉的训斥声中成长。
3.以学生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来唤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多,学生听得多,效果却不好。原因是没顾忌孩子的 “发展期”,讲课不够形象具体,语速过快,学生反应不过来。学生没听懂更别谈唤起情绪体验。课堂应该顾及学生的立场与情绪,从孩子的需要来授课,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情绪高涨,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课堂。不能用自己的“话语霸权”剥夺学生自主发问的自由,不能用自己的“界定系统”和成人标准来限定学生自主想象的空间。我们要的是相互倾听心声,对话的课堂,关注孩子内心的需要,建立开放的课堂。
参考文献:
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2.
李艳艳.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审视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8,(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15.
[4]朱文辉.有效教学: 迷失与重返.[J].基础教育,2011,(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