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视域社区自治视域下党建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15931 浏览:7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日益呈现出“一校多区”的局面,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
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伴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学分制改革,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年级、班级等分类概念逐步弱化,学生管理逐步走向社区化管理模式。大学生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大学生党建进社区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党建进社区的功能

(一)大学生社区安全维系功能

高校学生社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食堂、文体活动场所以及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课堂学习之外生活、自学、群体活动的校园特定区域。在社区里,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状态、人际关系等更加真实、更加趋于社会化,将学生党建延伸到学生社区,便于了解学生思想的真实状态,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化解和处理。由于高校学生社区规模大、居住集中,高校在供水供电、饮食安全、宿舍安全、交通安全等后勤服务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学生党员分布在高校不同的学生社区,通过在社区建立党支部,可以组织发挥学生党员在后勤服务方面的沟通协调作用,收集反馈学生诉求、宣传学校相关政策、化解社区矛盾冲突。学生党员来自学生群体和学生班级,且分布面广,他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学生社区中不稳定、不安全、不和谐的因素。通过建立学生党员信息员制度,将学生社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提高学生社区问题预警及处理的效率,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大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功能

传统的学生党员培养主要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考核指标以学习成绩为主,而对学生党员日常表现的考察尚显不足。学生党组织建在学生社区,可以实现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的培养考察落实在社区,便于充分了解学生真实的行为举止和思想状况,增强学生党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通过让学生社区党支部委派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负责一定的学生社区管理事务,赋予他们特定的工作任务,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体现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工作实践,较好地实现了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与教育。

(三)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功能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公民清晰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员,享有这个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将这种认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的一种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论述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论述,将公民意识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公民”的转向。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化,为培养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立足于社区工作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赋予大学生“普通公民”与“学生”双重身份,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要按照学生的身份履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权利义务,同时也要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担负相应的职责,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等,可以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二大学生党建进社区的内容
高校是培养人、教育人、成就人的重要场所,担负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等多种职责。高校党建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由于时代特点的不同,高校学生党建的内涵亦呈现不同的特点。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党建必须与时俱进,紧紧围绕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及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等,开展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具体而言,学生社区党建主要内容应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教育、网络文明教育以及优良“区风学风”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价值诉求的多样性。部分群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制假售假、贪污腐化、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不断侵蚀人们的思想,蚕食社会的公平正义与道德良知。高校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外在的不良环境的影响,加之内在价值判断能力的缺乏,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价值认知冲突,陷入价值认同的矛盾与苦恼中。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排除杂念、抵制不良诱惑、化解思想困惑。

(二)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教育

主体意识教育是指人在长期实践中,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认识,是主体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观念上的表现形式。[3]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是先进分子的代表。然而,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培养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入党前培养考察,轻入党后教育提高”、“重党员发展,轻党员作用发挥”、“重党员权利行使,轻党员义务履行”等现象。为此,在学生社区党建中应加强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教育,增强党员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先进意识,使其思想言行符合学生党员身份,自觉在学生社区中创先争优。

(三)网络文明和安全教育

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快速、便捷、丰富的网络信息,拓展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缩短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反动信息、低俗信息,以及进行网络诈骗和网络犯罪等现象,不断充斥着人们的视线。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与担忧。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应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不发布、不传播、不下载不良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增强真假信息和良莠信息的识别能力,自觉遵守网络文明规范,争做网络文明的践行者。

(四)优良“区风学风”教育

优良的社区风气和学习风气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教育社区广大学生认真遵守校纪校规和学生社区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学生,更要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公民。在学生社区要唱响主旋律、弘扬“八荣八耻”、践行文明公德,杜绝学生社区中不文明、不道德和不健康行为,形成积极向上、互帮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谐社区风气。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在学生社区,学习活动是社区成员的主要活动。良好的社区环境和社区风气,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优良社区学风的养成。在社区学生党建中,应注重发挥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活动中的“火车头”作用,带领社区团员青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党建带团结、党建促团建的良好氛围。
三大学生党建进社区的路径构建

(一)建立学生社区党组织

高校传统的学生党建主要以学院为单位,按照年级、班级或专业建立党支部,纵向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社区开展党建,应突破传统的纵向组织建设模式,打破院际之间的界限,以学生所在楼栋为单位建立社区学生党支部。将各学院的“纵向”党建与学生社区“横向”党建有机结合,形成“纵横”结合的学生党建新模式。同时,为社区学生党支部配备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支委,将同一楼栋内不同学院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的学生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展各项社区党建工作,创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宿舍等多维度的党建工作模式。

(二)实施学生党员亮牌制

“条块分割”的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模式,使社区内同学对本区学生党员的知晓度仅仅局限在班级或学院,较难实现社区学生对学生党员的监督考察。由于学生党员身份的在学生群体中不明显,影响了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为此,要将学院党建与社区党建有机结合,依托社区学生党支部,实施学生党员发展社区公示制,让社区同学更多地了解社区学生党员,让学生党员在社区生活中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对学生宿舍成员是党员、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的宿舍,开展党员宿舍挂牌制,主动亮出学生党员身份,接收同学考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学生党员亮牌制,使学生党员成为严守校规校纪的带头人,成为刻苦学习、诚实守信的模范人,成为弘扬正气、严于律己的文明人。此外,高校可以根据社区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成立专业型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社区同学解决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实际行动诠释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三)开展社区党建主题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应充分利用社区学生党员资源,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党建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将社团活动与社区党建活动有机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与参与度,使学生足不出区就可以参与党建活动,并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从而使社区党建更加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融入学生。

(四)参与学生社区事务管理

学生社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和问题多发的环节。譬如,学生食堂饭菜与质量安全问题、学生宿舍卫生问题、电脑网络使用管理问题、用水用电问题、人身财物安全问题等学生后勤服务管理事务,与学生社区生活息息相关,关乎学生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提升了,学生社区日常事务的问题发生率就降低了,学生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之间的冲突也就减少了,学生社区生活的满意度也就提高了。学生党员是学生中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在学生党建进社区工作中,高校应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区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其中。例如,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学生宿舍内务卫生检查、作息检查、电脑网络使用检查、文明督导、安全巡查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也可以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四大学生党建进社区的原则
学生党建进社区是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对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具有其特殊性,须考虑学校的功能定位、学生的思想状况与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实际社区与网络虚拟社区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一)社区党建与学生学业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党建进社区工作中,在注重加强党的正确理论、方针和政策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大学生学业教育,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思想理论教育的归宿是要促进学生建立科学的、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内化为思想“软实力”,并外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严守校纪校规、不断创先争优等行动“硬实力”。党建进社区如果仅仅局限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则容易使党建工作浮于形式、偏于空洞、难见成效。因此,高校党建进社区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角色任务,与学生学业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党建促“学建”、党建促团建、“学建”带团建的良性发展。

(二)社区党建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的思想问题较多源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譬如,经济困难、家庭不和、同学关系紧张、生活不适应等现实问题。为此,在开展大学生社区党建过程中,切忌为了“思想”谈“思想”,而应触及学生思想背后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化解其思想包袱,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此外,高校学生的衣、食、住、行、用等后勤服务方面,是学生与学校产生矛盾冲突的易发点和多发点,是高校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源头。高校社区党建应积极响应学生的合理诉求,促进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合乎“生”意、化解“生”怨、顺畅“生”心。

(三)社区党建与网络“虚拟社区”党建相结合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平台与沟通途径,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特点的“虚拟社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目标,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得以实现;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虚拟的网络社区寻求满足。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具有强烈的感知、接受与运用的先天倾向,网络虚拟社区生活占据高校大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成为他们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网络信息错综复杂、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容易迷惑高校大学生的目标视线与价值判断,滋生不良的思想动机。在高校学生党建进社区进程中,应同时关注“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积极构建网络党建平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主流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虚拟社区的育人功能。同时,加强大学生虚拟社区道德文明建设,践行网络文明行为规范,实现“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相统

一、“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共文明。

参考文献
时长江.学生社区—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J].高教论坛,2004(2):35-38.
周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应然与实然[J].江苏高教,2009(6):100-101.
[3]李尚旗.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6-3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