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浅谈浅谈科学课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19059 浏览:828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观察贯穿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始终。比如问题的提出,证据的收集,实验过程的关注等都不同程度的需要学生进行符合科学要求的观察,观察活动应该是首要的也是始终的。可以这么说,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宏伟目标的实现,起始于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观察 科学探究 兴趣 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观察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那么,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自觉动力。科学课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1.1
图示法
利用书中的插图和挂图,以及教师的简笔画帮助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描述,画出不同形状的叶,让学生观察了解叶的形状特征。

1.2 实验操作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就利用他们爱动手的特点,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操作,边观察。

1.3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

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蚕的一生》时,我运用课件、录象等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仔细观察到凤仙花从种子到果实,蚕从卵到成虫的不同变化,使学生观察到了学生课堂上不能连续观察到的内容,学习效果很好,达到了连续观察的目的。
2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他们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只是凭着兴趣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这样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有目的、自主全面、客观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1 顺序观察法

就是让学生有顺序的进行观察,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观察方法。如《观察身体》一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我们身体的外部形态教学时一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蚯蚓》、《凤仙花》的教学也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去观察蚯蚓、凤仙花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逐渐使学生形成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2 比较观察法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课都运用了比较的观察方法。如《水》一课,为了让学生弄清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及水的基本性质,我让学生亲自尝试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了解水的形态及颜色。用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让学生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再用一杯白酒进行比较,明确水是没有气味的。最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一杯牛奶或(植物油)来观察,得出水的特征和性质。再和沙进行比较观察,得出水是一种液体的概念,观察比较是科学课中一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2.3 实践操作观察法

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边操作边观察,在自己的亲身活动中感知观察现象。如教学《多样的天气》一课,可先让学生事先连续几天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察、测出不同环境的气温,并做好记录。教学时先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针对学生观察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纠正讲解,引导学生悟出怎样观察天气的变化,以及气温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课外活动时让学生再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学生就能达到观察的要求了。
3 观察成果的交流和巩固
我发现,学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会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发现,有着强烈的表达。观察成果的描述和展示,方式多种多样。可用语言表达、观察日记、图画、表格等方法。选用多样的记录方式可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但要注意,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做到相对客观、准确。另外,有一些观察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观察成果并进行鼓励,坚定学生观察的信心,培养他们观察的意志。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指导、启发、点播和帮助学生,让学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618jyw.com
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和良好的科学态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