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朗读巧施朗读激活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03 点赞:13282 浏览:569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得地位,新课程改革不仅没有弱化阅读的单位反而是强化了。朗读要求多种器官的配合,又有助于记忆;朗读要求感情的投入,可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朗读或背诵,可帮助积累词汇、句式,为作文打下基础。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应:抓住诗眼和关键词语,读出诗歌的内涵美、形象美;驱遣想象,读出诗歌的意境美,构思美;以情带声、生情并茂,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关键词】朗读 关键词语 想象 感情
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出色的朗读,曾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朗读能引导学生通过语音形象,沿波讨源,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激发并丰富形象思维,产生浓厚的兴味或强烈的共鸣,以致获得作品思想内容及语言形式的深层感染。可以说,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巧施朗读能够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可是,在今天朗读还是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呢?朗读还能不能称得上语文教学的生命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这一部分有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朗读是理解文学作品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其次,不管语文教材如何更新换代,文学作品总会在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而文学作品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了解作品的内蕴,欣赏作品的成就,学习作品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趋向高雅脱俗。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一定文学素养。
另外,朗读诗文等文学作品,能使读者陶醉,从美学的角度看,优美的朗读声调,也是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更何况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美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样使朗读这株老树开出耀眼的新花呢?下面就主要以诗歌教学为例来剖析如何使朗读继续成为诗歌教学的生命。

一、抓住诗眼和关键词语,读出诗歌的内涵美、形象美

优秀的诗歌讲究安插恰当的诗眼和关键词,所以朗读一首好诗首先要抓住它,反复朗读、咀嚼、品味,这样,就会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高度浓缩的形象。如朗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要抓住“断肠人在天涯”这个主旨句,再抓住“枯藤、老树、昏鸦……”等关键词,反复诵读,这样,“天涯游子之悲”的内涵就会凸显出来。

二、驱遣想象,读出诗歌的意境美,构思美

诗歌具有广阔的艺术空白,诗行与诗行之间,感情上大起大落,情节发展上跨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越、跳跃;呈现出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整体风貌,诗歌具有广阔的意境。要领会诗歌的构思美、意境美,就要在朗读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朗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时,我们必须设想这样的情景:作者当时身处潼关,面对黄河,背依险峻的华山,遥望长安,禁不住思绪万千:昔日繁华的秦汉宫殿如今败土一堆。封建王朝的灭亡,战争频繁,百姓遭殃;封建王朝的兴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百姓也不得安宁。朗读时结合想象,就能认识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从而领会到诗歌奇特而巧妙的构思,动人的意境,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

三、以情带声、生情并茂,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三美”:节奏、声感上的“音乐美”;感情、色彩上的“绘画美”;诗行排列上的“建筑美”。而要读出这三种美,就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并要处理好重音、语调、停顿、语速、节奏等语音技巧。诗歌的基调不同,选用的朗读方式也不一样。或轻松愉快地朗读,或沉重忧伤的朗读,加之不同的语调、语速、语气等,就会读出诗歌的“三美”来。
总之,进行诗歌教学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并辅之以多变的朗读形式一定会使诗歌上的有声有色,学生定会从朗读中体味到诗歌的种种美好。
以上是朗读在诗歌教学上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朗读在诗歌教学中举足轻重得地位。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诗歌外,小说散文也非常需要使用朗读这种教学手段。比如散文的语言非常灵活,可骈可散,精炼含蓄,这就需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揣摩散文作者精妙的构思,深刻领会散文深邃的意境。像教《背影》一课,可先让学生仔细听朗读录音或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后,自己自由朗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齐读,最后在深入讨论赏析的基础上再齐声朗读。这样,学生自会领略到文中所蕴含的千丝万缕的爱子之情以及我对父亲的感念之情,也自会体味到朱自清先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行文运笔之妙。就是教法再革新,这类文章,除了朗读还有什么更好的教法呢?
再如散文诗的教学,由于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所以,它也得使用朗读方式进行教学。如高尔基的《海燕》,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富有阳刚之美。对这首充满革命的散文诗,其诗情、诗理、诗味都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深刻领会。在上课时,教师可配上激越高昂的音乐作示范朗读,这样创设一种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通过指导朗读加深对课文感情的体会和内涵的理解。反之,这样的文章不通过高声朗读,海燕的战斗英姿如何能铭刻在众多读者的脑海之中?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适用朗读教学的又何止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就是实用文体的教学,在以前常常和朗读紧密相连。朗读要求多种器官的配合,又有助于记忆;朗读要求感情的投入,可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朗读或背诵,可帮助积累词汇、句式,为作文打下基础。
实践证明,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朗读达到心领神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读这一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使学生不断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