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探析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探析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8346 浏览:749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内容分析认为,思维导图可以把课本知识信息变成可视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适用于改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兼顾不足的问题。作者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两个阶段出发,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实践表明,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实用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策略
1671-7503(2013)11-0049-02
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编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学习任务,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任务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然而,笔者在教学时发现,每一节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兼顾二者的学习,却非易事。受到课时不多的限制,一个单元往往历经几个周的学习,学生心中难以形成一个明确的知识脉络,仅仅掌握零碎的操作技能显然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主旨。如何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以及在单元知识结构脉络,如何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这一问题便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惑。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新型记忆与思维方法,它以放射性思维为基础,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它把课本知识信息变成可视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思维导图辅助其他学科教学,在国内开展的已经卓有成效。比如:以“思维导图”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网络数据库,可以检索到相关文献964篇,而以“思维导图&信息技术”为主题词,却只能检索到2005年-2012年间的研究文献74篇(如表1)。
从文献数量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
(1)与思维导图的相关研究964篇相比较,8年间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仅仅只有74篇,明显偏少。这说明学科应用分布差异较大。
(2)从数量上来看,各年度发表的数量不一,但数量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这说明探索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的话题日益活跃,应用也日益增多。
(3)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术课程的整合,在内容上,目前大多数文章注重思维导图应用的学科教学有效性问题、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设计问题、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策略的问题。但是,明确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乎没有。

二、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两个阶段。

1.教学准备策略

教师在准备教学前,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与准备,并对课程资源进行适当开发与利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一个章节和一个课时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一张结构图上,呈现出新旧知识之间以及他们内部关联,并将每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局部结构图的中心。
从创作方法上看,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主要概念或者学习主题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图,一个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节点。

2.教学实施策略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当学习者有学习的意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根据知识的层次性,应当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设计教学内容时,采用学习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既是教师教授新课的课件,又是理思维的工具,最后学生小组经过合作探究,将团队的观点进行重组、提炼,补充、扩展完成一节内容的思维导图,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应如图2所示,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思维导图引领任务驱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两翼,如同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小组合作为基本学习环境。在完成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基础理论知识渗透其中,避免了琐碎的理论基础知识反反复复的重复讲解。否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笔者采用优秀的开源软件XMind设计思维导图。XMind是一种免费且具备大部分思维导图工具所拥有的功能,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教学当中。以初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程第十六节课《排序与筛选》为例,展示如何设计一堂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在课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知识网络简雷,明确学习任务和内容主要脉络。下发给学生,作为前置性导学材料。待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内容之后,依据自己的理解,逐步完善思维导图。
其次,课堂上,教师根据课程主题,讲解课程内容,并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结对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完成相应操作练习。步步为营,当学生出现集中问题时,教师呈现给学生相对较完整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支持自由的收放功能),局部放大细节,进行重点点拨,及时突破难点,教师的作用表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第三,总结复习。小组成员先进行组内交流学习经验。最后让一到两位学生对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
第四,作业反馈。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的每一步操作思路清晰,学得轻松,因此,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够课堂上完成作品或学习任务的学生数目明显增多。课堂效果和反馈证实了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且非常受学生喜爱。
四、结论
思维导图只有一个核心。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活动有目的,思维有方向,易形成整体探究行为。这种教学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优化和整合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用“图”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在思维导图的研制与运用中,有还助于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