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课堂热闹课堂里,孩子在听吗?生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26481 浏览:1199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听、说、读、写是孩子的基本能力。就现在的孩子来说,由于家长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社会学习风气的浓厚,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形态,较之以前的孩子,其一,现在的孩子更加的能说会道;其二,由于可供阅读的内容、方式、途径都很多,所以,现在的孩子读书能力也不弱;其三,较之以前,仅有日记、书信、作文等有限的书写表达方式,现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如微博、、短信等,书写表达的机会也增多。由此看来,无论是纵观比较还是横观比较,孩子们“听”的能力和机会要远远弱于和少于其他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几种能力。“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即听并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它对儿童语言发展和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人对儿童的听力培养却不够重视。而我们课标又把“听”放在四种能力之首,则意味着“听”是其他几种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说。那么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如何让孩子摒弃浮躁的心态,静下心来,听的见,听的进,听的懂,可能很多老师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听的能力太差了!”同时也都在思考。
莫里斯说:“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不容乐观的场景时常出现:场景一,老师在全神贯注的讲课,而有些孩子却在底下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声音还挺大,请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是答非所问,就是闷头站着,投入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场景二,面对一个浅显而有趣的问题,一个孩子的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孩子就迫不及待的举起小手,急切地喊着:“老师,我——”然而喊起来之后的发言却是把前面同学刚说过的答案又重复一遍,要么就是老师指名一个同学回答时,其他举手的孩子异口同声叹气“哎——”,觉得无比失望,像泄了气的皮球,哪还有心思倾听别人的回答;场景三,老师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请和同座的小朋友……”老师话没说完,大家就嘻嘻哈哈地“高谈阔论”起来,看起来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到其面前仔细一听,就会发现,他们都在抢着讲,就是没有人静静地听,别人说错说对与我无关,这样的交流合作有效果吗?显然是费时而低效的;场景四,放学后,经常有家长打电话问家庭作业是什么,说孩子在课堂上没听清楚,或是老师布置把生字写三遍,交上来的却是写了三排……想一想,在这些貌似热闹活跃的课堂里,孩子在听吗?我试着分析了一下原因:一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老师们对孩子听的能力培养不够。大课改的浪潮洗刷了一些人的教育观念,认为现在的课堂就该热闹,你看人家外国的课堂,那叫一个活跃,培养出的孩子思维的发散性都很强。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在恭恭敬敬地听,那教学就太死板了。甚至有些老师在公开场合谈教学感受时,还刻意回避“老师说,学生听”这些字眼,认为那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该摒弃的东西,却不知道国外的课堂教学有些做法与我们的传统理念不谋而合,如《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有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儿童还没学会如何倾听时,活动就开始了。看,国外也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而我们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却被我们自己抛弃了。二是老师或家长的消极影响。有些成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只顾自己说,不太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或者与孩子交谈时,也不太重视孩子的意见,认为小孩子能有什么重要的话,听不听还不就那么回事,搪塞一下就可以啦,亦或是遇到孩子插嘴、不认真听的时候,就粗暴的训斥:“大人讲话,小孩插什么嘴?”使孩子失去倾听的兴趣,表达的,消极的影响了孩子,无形中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倾听习惯。也有些老师在和学生谈心时,只顾一味的说教,很少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其实细细去想,这时孩子听进去了吗?三是儿童身心和年龄发展的特点和局限性。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弱,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难免会没有耐心倾听,或根本不知道倾听的重要性,导致听不清楚,听不完整,不愿意听。
听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自然习得,但它会影响人的终生学习和工作,更会影响人健康品格的形成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如何让孩子获得这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呢?我们不妨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告知“听”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学龄儿童的记忆力很强。作为教师,我们要敏锐地抓住教育的契机,明确告诉孩子,耐心、认真听别人讲话,不但能明白对方表达的意思,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种良好的修养。在倾听时要保持安静、礼貌,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要插话须征得说话人的同意,听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只有会听的孩子才会说。这样的教育要反复加强,不断训练强化,让孩子形成自我约束,安静倾听的意识。并且指导孩子倾听的方法,即要抓住说话人的说话要点和关键词语,归纳总结出说话人的意思,才能更好的交流。总之,只有把外在的形式内化成品性,才能真正获得这种能力!

二、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激发效应和创造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是调动人听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有助于儿童积极、主动的倾听。如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枯燥的朗读又能引起孩子多少的共鸣呢?如果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肯定是不一样。再者一个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其余孩子若是闹哄哄的,不妨加上一句:“下面我们听听这位同学有什么精彩的发言,好吗?”一来鼓励了发言者,二来吸引了倾听者的注意力,使他们获得了安静的倾听环境。另外有趣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多媒体的恰当运用等等,都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达到认真倾听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现在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较少,教师不妨有意识的布置一些听力训练的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如让孩子去聆听大自然的鸟叫虫鸣、滴答的雨点、花开的声音、呼啸的风声与电闪雷鸣等都有什么特点,然后用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有了大自然作背景,孩子自然是乐于体验的。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三、游戏中提高“听”的专注程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中适当地开展一些小游戏,可以有效的延长孩子的倾听时间,使倾听能力获得提升。如“纠错”,当学生对老师讲解的知识兴趣不高,无法专心听讲时,老师可以说“下面我说的这句话中有一处错误,谁能听出来,奖他一朵小红花。”孩子的耳朵马上被唤醒,积极地去听比被动地听更有效。“传话游戏”也是我在课堂中经常开展的,四个、六个或八个不等的小朋友站上讲台,由开头的小朋友说一句话,一个接一个往下传,悄悄的说,不被底下同学听见,最后一人能正确说出这句话的就算获胜,底下同学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很想到,安静的环境是听力训练的重要因素。还有“划拳”游戏,学生的口、眼、耳同时工作,注意力自然集中;数学课中做抢答题;体育课中,听口令做动作;音乐课中,一个人打鼓,另一个人听,然后说节奏。“倾听”行为的培养不是通过某一种活动就能达到的,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倾听行为,不仅要贯穿在专门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渗透到其他各种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倾听的兴趣,同时还丰富了孩子的语言经验,发展孩子的语感。

四、家校合力,共同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倾听习惯的培养需要成人的率先垂范。老师就像一面镜子,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给孩子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要看着孩子的眼睛,并不时点头微笑,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话,哪怕他说得断断续续,也要耐心地等他说完,用自己的这种行为和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并且对你说话的内容很感兴趣。”这不但是一种倾听,更是一种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被认同感,使孩子倾听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潜移默化之下,孩子的倾听习惯得以养成。另外还要利用家长学校、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好方法,如亲子阅读等,让家长通过亲身实践得到“实惠”,明白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从而形成家校合力。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倾听”是人最早掌握的一种能力,是获取外界信息,与人交流的关键,教师要率先树立“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意识。因此,课堂上怎能少得了“听力”的训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