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谈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4837 浏览:604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物理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固有目标,本文从转变观念、启发思维、培养兴趣和设置疑问四个方面论述如何依靠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探索物理教学的新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高中物理;创新精神;方法;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的今天,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物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这个学科中所涉及的现象、规律和理论是启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素材,如果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然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通过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有:

一、转变传统观念,营造、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轻松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撑。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使用物理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没有氛围的课堂严重束缚和扼杀了学习的创造力,使得学生解决问题时竞争多、合作少,所以培养创新精神需要首先从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一是要在物理课堂上大胆推行教学,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来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是批评,经常以参与者的身份来与学生讨论问题,同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学习;二是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生互动,组建学习小组,并赋予每个小组成员平等的权利。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转变了学生角色,他们从单纯的课堂旁听者变成了课堂活动的参与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原来彼此隔离的竞争者变成了相互补充的合作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的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创造力被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二、启发多角度思维,促使学生智力活动多样化

创造力最终是一种思维活动,但是想要在思维上有所突破,往往不能依靠普通的逻辑思维,而往往是依靠瞬间的知觉或“心血来潮”的灵感,热烈的讨论和互动为这种思维上灵感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创新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视、听、谈、思、议、练等多角度的思维攻关,全面调动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教学符合了学生学习流程的自然顺序,促进了耳、眼、口、手、脑的协调运用,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的立体交叉,学生的大脑皮层一直处于积极的备战状态,创新的火花随时闪耀和迸发。
为了实现和保持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在物理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1)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活动时间,从而确保他们能够主动交流,主动参与;(2)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通过对小组讨论细微过程的把握,来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学会操作;(3)要善于抓住学生讨论的关键环节进行启发和点拨。比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先演示了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切割磁感应线而产生感应电路的实验,当把每个同学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对实验的关注之后,及时抛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导体在磁场运动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等各小组能够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后,请一位同学来动手对实验进行验证,此时教师边带动学生进行观察,边引导学生找出感应电流形成的两个条件——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继而教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导体不动,而磁场运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再次展开思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在螺线管中不动,从螺线管中拔出的三个实验,因为有了足够的实际观察,学生自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只要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电路中就有可能产生感应电流。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考、观察、讨论在反复深入进行,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大胆推断和假设,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正确的物理规律,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创新空间,激发了所有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索世界的渴望和动机。兴趣和创新思维往往并行出现,兴趣是与创造力有关的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兴趣越浓厚,创造力越强。兴趣对于创新思维起着启动、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所以我们的物理教学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充分利用、奇趣的实验演示、科技小史话、实物模型、图表、多媒体材料来设置悬念,不断激起学生的思考。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培养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用自己语言艺术激起学生的探索。当学生的有了探索的冲动时,创造性的活动自然就会出现。
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世界上没有摩擦力会是怎样,于是各种奇妙的事情都发生了,汽车不能跑了,蛇不能爬了,人寸步难行了……这样的事情很快就激发了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兴趣,之后可以布置一个探索性实验:利用尺子、长木板、滑块来测量长木板和滑块之间的摩擦力,具体方法由学生自己想象。各小组同学带着浓厚的兴趣来进行探索实验,最终总结出来三种方法,这个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真正让兴趣带动了创造力。

四、利用设疑带动学生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足见“疑”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而教师必须要学会让学生生“疑”,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我们的物理教材中有大量内容可以来设疑,教师的设疑能够引起学生的质疑,引发出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带动学生相互质疑,从而改变被动听课的不利局面。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曾指出,科学的目的在与发问,问如何和为什么。我们的物理就需要适当的不断出现“如何”和“为什么”,我们物理课不是要消除学生的疑问,而是要让学生不断地提出深刻问题,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没有疑问则不会有进步。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曾指出,准确地提出问题意味着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一半,可见提出疑问对于研究物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疑问是思维上的懒惰和倒退,更谈不上创造。物理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讲授内容穿插一些一般的推理方法,适时地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提出的与前人相似的思路或全新思路,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身思维的价值。同时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全新的、系统的新知识、新方法。我们提倡的创新,既是知识的创新,更是方法的创新,适当地设疑可以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角度和深度,从而推动创新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树行.论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思维[J].高中物理教学,2007,(07):23-24.
葛仁.教师的语言艺术与学生的创造力分析[J].教学艺术,2003,(08):56-57.
[3]董芳华.物理教学艺术的探讨[J].新课程,2008,(07):45-46.
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