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15125 浏览:609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氛围中,上好一堂课,关键应抓住两个字“导”与“学”,施教之法,贵在启导。这是新形势下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生物课;激趣导学;成功课
生物课堂教法很多,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本人认为最有效的教法关键在于能够激发兴趣、启发诱导、促进质疑、指导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要抓住每一节课的开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

巧妙新颖的导入,可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过来,
挖掘学生的好奇天性,由好奇而产生的疑问可以驱动学生主动去学习。如,讲胰岛素的作用时,直截了当地说,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比较枯燥又难理解。于是,用科学有趣的例子巧妙设疑:切除了胰脏的小猫小狗等,它们的尿会引来许多蚂蚁,这是为什么呢?等等,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样,看似不经意的寥寥数语却能将学生埋藏在心底的好奇心挖掘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抓住学生这种迫不及待的心理,就能顺利地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段好的导入,在上好一堂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一堂好课能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上

一方面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变知识为能力;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设计验证实验的方法并得出结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参与,钻深钻透,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同时,一堂好的课还能体现出: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疑云重重时,教师能够恰如其分地给予指导,拨开疑云,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问题多多,例如,在做临时装片时,许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撕洋葱表皮为什么要薄?滴在载玻片的水滴为什么要“适量”?为什么要染色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等。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给予解释,应指导学生自己在实验操作中得出答案。这样获取的知识,学生不但记忆牢固,而且在实验中获取了成就感,体会到了当一名小科学家的乐趣,并化知识由难变易,并在这难易的转化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创新。
三、一堂好课,除了教师巧妙地“导”好以外,还要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的主体地位
力争全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探索实验中,首先向学生质疑:根毛区形成的根毛是否能够吸水?以便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细胞吸水与失水的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
题:细胞吸水与失水是否与外界浓度有关?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对细胞得失水分与外界溶液浓度变化之间的规律作出预测,从而提出与构建实验假设。假设是使问题转化实验设计的中心环节,是对问题答案的它不仅揭示问题的焦点,教师可以,而且对实验设计起着导向作用。为了开发学生思维智力,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试着表述假设、展开讨论,自己去设计实验过程等,学生参与兴致盎然。积极性高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争先恐后地设计自己的实验过程,都想通过实验,尝一尝当小科学家的乐趣。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发挥应统一

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应因人而异面向全体,而学生的学应在教师导的基础上去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我认为一堂成功课,应充分体现出教师“导”的艺术性,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体现出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和全员的参与。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