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17200 浏览:726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

(一)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目前学生的人数有1100余人,21个教学班级,三到六年级共15个班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班级每周的信息技术课时是一节课,课时量较少。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内容大多数以操作实践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需要,致使课堂教学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不高。其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更新。

(二)学生基本情况

由于受到学校、家庭条件和个人因素的制约,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现象一: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因经常接触电脑而对电脑掌握情况较好,反之,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掌握情况要差许多。现象二: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教师布置了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五分钟就完成所有任务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也还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教师授课,因此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座位分配多动脑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一般都在专用的计算机教室,为了便于管理,座位都是固定的。针对学生的操作水平,这时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动脑筋了。
初次分配:教师在初次分配座位时应考虑学生的初始能力(包括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安排座位本着“一帮一”的原则,让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有最近的学习帮带者,让每一列(组)都有几个分散的“小老师”,自制力和注意力不佳的学生不宜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
适度调配: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习风格做适度调配。奥苏贝尔指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有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前者习惯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新知识的学习,后者则是依靠学生自主实践和发现来学习。根据知识类型差异,教学采取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穿插渗透,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相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不宜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这时教师及时调配座位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相互学习。

(二)布置任务分层次

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的差异,教学时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得到良性发展。
首先,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操作能力不同,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例如,在教学画图这部分内容时,让基础好的学生画一些想象画,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画一些简单的模仿画。画图很简单,但画出高质量的作品就不容易了。良好的创意是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小学生的画图技巧有限,也很容易“笔”不达意,在放手让学生创作作品后,让学生为自己或他人的图画配上解说词(或讲个小故事)。这时你会发现,那些稚嫩的图画散发着光彩,动了起来——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孩子们会为飞碟添上脚、太阳戴墨镜、树上盖新房、雪人扮特工……学生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又同样的精彩。又如,制作贺卡时,画图、WORD、POWERPOINT三种软件任选一种,图文并茂,色彩和谐即可。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特长,交上一份与众不同的作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心理满足和成功的愉悦感。
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其自身优势。比如有的学生在操作练习中表现出对绘画的强烈兴趣,有的学生对网页的制作很感兴趣,可以分别进行辅导发挥他们的特长。考核时,我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多少作为评价学生成绩高低的一个基准,既肯定其进步又揭示其不足,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再次,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采取小组合作和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层次不同的学生组成一组,开展小组竞赛,学生推选某位学生为小组长,让他做小组的“辅导老师”。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可以由小组长负责讲解并演示。不仅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使课堂气氛达到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任务管理显轨迹

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轨迹。首先,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学习初始,让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分别建立属于自己的一方寸土,在计算机里建立自己的专用文件夹,每一次的学习任务都将保存记录在这里。同时在教师机里用电子表格excel建立班级文件,每个学生的每个任务完成情况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都详细记录,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可以一目了然。
其次,教师机里建立“精彩留影”文件夹,学生的优秀作业会以“班级+姓名”的形式,通过网络永久保存在这里,与其他年级的学生共享。无疑这是一种荣誉,每个学生都争着推荐好作品,为自己也为班级争得一席之地。

(四)课堂教学重情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处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及时地表扬孩子,肯定成绩,会帮助他们树立做事的信心,并肯定自我的存在,进而培养良好的品格。我们的课堂是让每个学生学到知识,也让每个学生得到关爱。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作业、发言、学法等),给学生们一个和谐、活跃、平等的学习氛围,钦佩成功也容忍失败。和谐的课堂是安全的、亲切的、具有归属感的;活跃的课堂能让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平等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发言的课堂。在情感上我们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沟通都是平等互爱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点愠怒,一句玩笑……

(五)信息道德多培养

在信息技术遍地开花的网络快餐时代,有人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有些学生因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教育,面对林立的小型网吧诱惑,时时忘了自己,把网络当成让“小我”撒欢儿的自由天地。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德育素材,只要我们细心积累,巧妙运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时,如果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很多网页,教师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生活一样,也存在着“资源”问题,就像马路上跑汽车,你不能把自己的东西一股脑丢在马路上,妨碍他人通行。还有部分学生喜欢在计算机上设置个人的信息如,设置显示器、鼠标的属性,设置计算机,有的甚至删除其他的同学的文件。针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我要求学生每节课前检查电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教学中还会讲一些道德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郭凤广老师有句话说得好: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而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幸福就在于心中常有希望、脚下勇于探索。也许我们的努力不会一蹴而就,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仍将是我们前行的准则。带着智慧走向学生吧,授人以渔,其乐无穷。
(责编 张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