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写我写《美学十五讲》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16036 浏览:708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美学十五讲》作为本科生教材,在撰写过程中注意到三点:倡导感性魅力,坚持有深度的通俗,要有一定的文采。
关键词:美学;感性魅力;有深度的通俗
拙作《美学十五讲》是为高校中文和艺术专业本科生撰写的教材,它于2003年出版,迄今印刷15次。它的繁体字本由台湾五南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2008年我访问纽约时,纽约一家书店的老板告诉我,他们书店销售过繁体字本的《美学十五讲》,该书很快告罄。应纽约部分读者购书的要求,我回国后给这些读者寄去了40多本简体字本的《美学十五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讲》。在撰写这本教材时,我注意到三点:倡导感性魅力,坚持有深度的通俗,要有一定的文采。

一、倡导感性魅力

“美学”在希腊语中的原义是“感性学”。现在学习美学的学生,将来只有极少数的人会从事专门的美学研究。因此,美学课程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灌输枯燥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而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种审美现象的具体感悟能力,在物质化、功利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中,引导学生进入诗意化、审美化的人生境界。美学课程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应该充满魅力。而要使美学课程具有魅力,美学教材本身首先要有感性魅力。
为了使《美学十五讲》具有感性魅力,我努力追求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我在读研究生时,导师朱光潜先生就不喜欢高头讲章,他反对把美学著作写成朱子家训。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也说过,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真正理想的美学著作,所应追求的恰恰是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遵照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的学术旨趣,我在教材中把学术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位使用该书作教材的教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它(指《美学十五讲》——引者注)突破了现有美学教材的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完整性、系统性、理论性,而灵活性、生动性、审美实践性不足的框架体例,以学术讲座的形式,颇具匠心地将有关的美学基础性知识梳理、切换成十五个教学单元,恰好和一学期的教学时数和进度的要求相吻合,非常便于授课教师的备课和上课。这一点笔者在使用这本教材的时候深有体会。笔者在备课时以该书为基本内容,再适当补充材料,加以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参与热情很高,常为每讲内容中那些生动的审美案例所吸引,不知不觉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轻松、活泼、惬意。”
本教材在讲授美学理论时,都从具体的事实出发,不在抽象的概念里兜圈子,尽量少用佶屈聱牙的术语如“解构”、“颠覆”、“话语暴力”、“分延”、“后殖民”、“新历史”等,努力给学生具体的、生动的审美感悟,使教材具有感性魅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僵化板滞、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的教材。我在每一讲中都把开头和结尾写好。例如第十四讲的标题“人生的艺术化”,开头写道:“欧洲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宽阔的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一条标语说:‘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最后一章就以这6个字为标题,全书也以这6个字结尾,朱先生以此奉赠青年朋友们: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中生活,不要像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急驰而过,而要多多回首流连风景,这样,丰富华严的世界才不会了无生趣。”这一讲结尾写道:“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对于一去不复返的生命,我们要频频驻足流连,满怀至性深情地去咀嚼、去体味。做一个‘深于情者’,是美学修养的最终归宿。否则,读过的美学著作即使汗牛充栋,也仍然是一个缺乏美学修养的人。”
在教材中,我还描绘了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对美的感悟,这种感悟充满了感性魅力。当海面上金的落晖被微风荡漾成无数细鲮时,朱先生领略到晚兴。面对娇红嫩绿、灿烂浓郁的风景,他会忘怀一切。竹韵松涛,虫声鸟语,甚至断垣破壁,也可以成为他赏心悦目的对象。宗先生一直在美的殿堂里散步,他的一本论文集就以《美学散步》命名。他所推崇的庄子也好像整天在山野里散步,观看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凝视各式各样的人物。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然而,宗先生在对具体美的的欣赏中,总要追溯到决定这种欣赏的哲学本源和宇宙意识问题。可见,对美的具体感悟可以而且应该追溯到哲学本源的。具有感性魅力的教材也要暗含浑整的体系和严密的逻辑。
即使讲到抽象的概念,也注意运用生动的例子加以说明。所有的美学教材都会讲到柏拉图的“美是理式”的观点。柏拉图认为,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他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本科生对“理式”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我就引用了冯友兰先生在《三松堂自序》中转述过的一则笑话。柏拉图有一次派人到街上买面包,那个人空手回来,说没有“面包”,只有方面包、圆面包、长面包,没有光是“面包”的面包。柏拉图说,你就买一个长面包吧。那个人还是空着手回来,说没有“长面包”,只有黄的长面包、白的长面包,没有光是“长面包”的长面包。柏拉图说,你就买一个白的长面包吧。那个人还是空着手回来,说没有“白的长面包”,只有冷的长白面包、热的长白面包,没有光是“白的长面包”的白的长面包。这样,那个人跑来跑去,总是买不来面包,柏拉图于是饿死了。通过这则笑话,学生很容易理解,物的理式不同于物。水可以结冰和沸腾,水的理式不可以结冰和沸腾。物是理式和物质的结合。如果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我们能够说这个人坐在椅子的理式上吗?当然不能。能够说这个人坐在椅子的物质上吗?也不能。那么,这个人坐在什么上面呢?他就坐在椅子本身上。几十年后,学生们可能完全忘记了柏拉图系统的美学理论,但是他们会永远记住这则笑话,从而记住柏拉图的“美是理式”的观点。

二、坚持有深度的通俗

我非常欣赏冯友兰先生和朱光潜等人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就是我所说的“有深度的通俗”。他们的著作明白如话,因为他们的思维清澈似水。他们厚积薄发,思维异常清晰,加上极好的中文修养,所以他们的文字总是如行云流水。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