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成因初中校园暴力成因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5256 浏览:167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校的校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尤其初中 。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日渐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及社会稳定,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探讨初中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对预防和扼制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校园正常的教育和教学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校园暴力; 原因; 对策
1校园暴力的概述
1.1校园暴力的含义: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专家认为,校园暴力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广义上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等针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行为。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对学生身体和精神,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本文所指的中学校园暴力,即狭义的中学校园暴力。如初中学生中,一些学生信奉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压小、以强凌弱。
1.2初中校园暴力的表现:初中生校园暴力主要表现在: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收取“保护费”;嘲讽、欺负他人,在网上扬言要收拾某人……有些孩子被大孩子施暴后,变本加厉地从比自己更小的孩子身上“找回来”, 学校里一些孩子受了欺负,不再向老师、家长寻求解决办法,以为找几个“哥们儿”就可以解决问题,打击报复,以暴制暴。[3]
1.3校园暴力的危害: 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更严重的是危害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有的学生被侵害后,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不敢去上学,害怕去上学,甚至想退学。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施暴者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这些孩子一旦接受了暴力崇拜的“黑道原则”,将来走入社会后便很难遵纪守法,最终可能会与社会对抗,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暴力还 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频发的校园暴力还直接导致社会秩序不安定。
2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
归结起来主要有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
2.1个人原因: 首先,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之面临考试、升学等诸多人生选择的压力,遇事往往不冷静、易冲动、敢冒险,处理问题也常常不计后果。一旦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就很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其次,从个别的人格特质看,一部分中小学生的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对别人的施暴行为一味地容忍、迁就,忍气吞声,便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甚至会使暴力行为升级。还有一部分学生性格暴戾、偏执、过激,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同学间矛盾或语言摩擦,也会使其难以承受或丧失控制力,就会演化成极端的暴力倾向,催生出一起起校园暴力事件。再次,法制观念淡薄,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学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其它知识的汲取,尤其是法律知识。不知道哪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权利受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也不知道怎样依,要么忍气吞声,任其侵犯,要么打击报复,以暴制暴。
2.2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摇篮。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一颗健康成长的心灵会在家庭环境中体会到幸福与快乐,反之则不然。”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健康都是保持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很多问题可以从父母、家庭里找到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宽严失度,两种极端。 一方面是父母对子女无原则的溺爱。不少家庭因孩子是独生子女就对其溺爱、娇惯,要求不严,一味顺从。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较严重的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发泄自身的愤怒。 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斥责、打骂;这种野蛮粗暴的教育方式,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受到这种逆反心理的影响,他们多半是破罐子破摔,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习惯于用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暴力解决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冲突。

二、家庭结构的缺陷。

家庭暴力、父母离异,忽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有的家长自身就行为不端,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偏执不和谐, 让孩子满脑子闪现的都是打架斗殴、强者为王的画面,一旦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便会发泄出来,打架斗殴也就在所难免了。许多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或因夫妻双方工作忙,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子女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甜蜜,这部分学生便常常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有的家长则不注重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方法,与孩子缺少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内心变化知之甚少。

2.3学校原因

第一,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法制教育不到位。在升学率和就业率指挥棒的引导下,学校片面地只重视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专业知识课开得多,文化课也不少,至于学生的德育课,则被看成是“轻点”和可上可不上的课,或者即使开设了德育课,也只是流于形式,让学生们自习或讨论,这样加强的则是学生的应试教育,而思想品德、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都被忽视了,结果是只要学生成绩好,便一俊遮百丑了,就什么都好;同时,法制教育的滞后,使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不懂法,不守法,法律维权更是奢谈了。

二、学校管理不严。

从中学校园暴力的形成来看,在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漏洞。校园治安管理主要依靠校园内的治安保卫部门进行,而学校治安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不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加之本身法制观念不强,导致在处理校园内治安问题时的处理方式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治安管理的松懈也导致校园治安违纪事件多发。 第三,学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教育惩责手段。一方面现代教育思想提倡以人为本,对学生只强调教育,不能惩罚。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行为要求极为苛刻。稍有不慎,家长来学校里闹,社会的指责,舆论的谴责,让学校、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履薄冰,缺乏有效的手段。高中尚有一把开除学籍的“尚方宝剑”,初中连开出的权力都没有,甚至有的学生自己无心学习,老师劝说还中途辍学的,学校、老师还要去家里做工作把他们“请”回来。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屡教不改,为所欲为,即使处分通报满身,也毫不畏惧。教师教育无效,辅导效果极差成为教育领域一大难题。在教育手段的无能与教育者的尴尬中,少数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这也是初中校园暴力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2.4社会原因

第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坑蒙拐骗、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化现象、不良风气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腐蚀和影响,致使青少年 盲目模仿和崇拜。特别是一些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械斗、,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使得青少年经不起诱惑, 学会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致使校园暴力频频上演。
第二、社会、媒体对校园暴力事件的过分渲染,对学校责任的过分苛求,助长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第三、我国法制不够健全,对未成年人只强调保护,不注重惩罚,对一般违法的未成年人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导致一些青少年为所欲为。
3校园暴力的解决对策
第一、青少年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遇到暴力侵害要冷静对待,不能以暴制暴,也不能忍气吞声,要学会保护自己。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二、家庭中父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向善向上的道德情操,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互敬互爱的形象,为孩子成长提供舒心的家庭环境。杜绝家庭暴力,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引导教育子女,为人处世,为子女示好范引好路,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 之心。关心爱护子女,多和子女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第三、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努力营造“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环境,建设良好的校风。培养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的容忍与大度。容忍与大度是一种美德,是交际中所必不可少的。 教师与家长应注重此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怀着一颗宽阔的胸襟与人相处,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设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心理咨询。教师走进学生的心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生的暴力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维护校园秩序的自觉性。学校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对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及时制止,有效化解,合理处理。
第四、社会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规范文化市场净化各种传媒,减少污染源。加大对网吧的治理整段力度,依法 取缔黑网吧,依法查禁、暴力网站,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对学校师生侵害的案件的处理力度,严惩扰乱教学秩序,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特别的暴力事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为惩罚有一般违法行为的青少年学生提供法律依据,以约束他们的行为。
总之,发生在我国中学校园的暴力伤害事件,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我们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共同关注与努力,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共同为广大中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张世杰. 校园暴力现象及其防治[J].成功(教育),2010年10期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师用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