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中学生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13009 浏览:499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就此,笔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做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灵感、数感和情感;要善于帮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要善于培养他们求异求真的习惯和自信心。教师还要具有多元化、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知结构,要具有创新教育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如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整合信息、组织指导的能力等;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改变过去那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618jyw.com
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土壤。

二、巧妙设疑,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现行课标教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课本中专门设置了大量的主题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例子,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例如,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教材设计了班里同学打扫教室卫生的情境。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意,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解答。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实践、探究、讨论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求异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必须从培养求异思维能力着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营造和谐气氛,孕育创新思维

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才是和谐的。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外部信息进入大脑并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主要靠两类化学神经递质:一类是兴奋性的递质,另一类是具有阻断性的化学递质。当来自外部的信息与人大脑中的基因和经验组块相匹配时,大脑就会自动激活具有兴奋性的递质,使人的思维活跃起来;反之则使人的思维抑制、阻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之下,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信息才能与学生大脑中的相似经验匹配,才能变成激活、诱发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维的外部条件。因此,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对学生发表的一些意见,教师不轻言“不”字,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唯有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孕育出更多创新思维的种子。

四、凸显学生主体,激发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看做有想法、有个性的人,那学生一定会变得很出色。因此,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必须消除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更多学生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然而很多教师对“突出学生主体性”的理解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整堂课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任何教师亲历亲为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于是出现了教师以“牧羊人”身份走进课堂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通分》一节时,在事先启发诱导的基础上,由“扶”到“放”,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所设计的问题:想一想,比较3/4与5/6的大小可有哪些方法?结果所呈现的思考策略多样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来比较;(2)用折纸的方法进行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1进行比较等。在此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的个性经验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激发创新思维的“看”,学会了创造,促进个性的发展。

五、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1.课内操作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学生的操作中产生,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的源泉。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节,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锐角、直角等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鼓励学生试说并讨论拼摆理由与方法,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例如画线段、动手摆、比,将抽象的数量关系摆到眼前,从而理解这些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再例如,求两数相差多少,可以利用摆红棒和黑棒来比较谁多谁少。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摆、算、说,出现了不同的摆法、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思考方法,答案、结果也不同,这样同学们解决问题策略变得多种多样,选择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外实践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维意识及能力应作为新时期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具体活动内容有: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创办“数学小报”,让学生以小报的形式把喜爱的数学家、数学题、智力题等集中到一起,在同学间相互传阅;配合课堂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校内、农村、社区、工厂、建筑工地进行实地测量或访问,了解产量、平均日产量和平均亩产量等的计算办法;到商店参观,了解营业员怎样使用计算工具,怎样计算;请科技人员介绍数学在现代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
总之,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唯有不断探究发掘学生思维潜能,激活创新思维的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创新思维在数学课堂上自由飞扬。?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