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改革对运用型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革新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04 点赞:14733 浏览:597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摘要: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切实在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教学方法选择、考核评价体系的确立以及教学团队建设上下功夫。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002-0845(2013)04-0028-02
数据库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的应用型基础课。随着我国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教学团队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的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

“数据库技术”课程是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在课程建设目标定位过程中,应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的倾向,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结合,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互助,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和升学取向的课程定位。这种转变对于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知识目标
由于本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实际管理程序的设计方法,并完成一项可应用于实际的课程设计,为今后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2 能力目标
以往的数据库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实施的,教师按部就班、从头到尾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讲述一遍,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满堂灌,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了改变此种状况,我在教授数据库技术课程时,采用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应用数据库技术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做法,改变了过去只重知识、只重结论的教学方式,解放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数据库技术课程要求的基本能力,掌握了循环、语句的编程方法和控件及应用程序菜单的设计。
3 人文素质目标
我在教授“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本操作部分时,将原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授课形式,改为“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上机练习,有问题互助”的学生自学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情绪,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在这一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主动帮助能力差的学生,能力差的学生愿意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真正热爱上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缜密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攻坚克难、实现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的人文素质。

二、课程的内容建设

现行的教育内容的结构体系,是为了适应工业经济对于“效率”的要求而设计的,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简约、规范的方式传授知识。检验教学效果也是用最终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这样,就形成了我国的“应试教育”特色,各学科纷纷追求各自领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和“权威性”,形成了学科之间的壁垒。
为此,课程内容建设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使课程内容尽可能与学生所在的环境、社会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首先,课程内容要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注重与学生的经历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其次,课程内容要切实反映学生的知识需求,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相脱节的状况。如在经管系10级的“数据库技术”课程的课程没计教学阶段,我采用生本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我布置的或学生自己选择的结合实际应用的课程设计题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保持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理好理论抽象性与现实复杂性的关系。既要系统阐述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又要适当介绍世界上主流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还要做到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信息技术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积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数据库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

1 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在思维法性较高的“数据库程序设计”的教学阶段,运用发现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一个情境;然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再对已找出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分析出最佳的方法;最后进行验证,检查问题是否圆满解决,反思已有的方法是否完美,有没有进一步改进的可能。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易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但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适合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
2 学导教学法
学导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开展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操作性比较强、不易言传的教学环节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交流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数据库技术”课程中,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学导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内容,可以使用此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布置提纲,让学生自学相关的教材,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组织讨论进行交流,然后上机练习、巩固,最后让学生自我评价、反馈学习效果,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在“数据库技术”课程的程序设计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讲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物流专业09级的“数据库技术”课程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据库的程序设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4 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将教学过程进行分解,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反馈评价的作用,有利于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对“数据库技术”课程,可以分别制定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的教学目标,通过目标定向实施教学,用形成性检测方法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5 综合运用法
综合运用法,就是对比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优点和局限性,针对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综合几种教学方式的特点,重新进行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当然,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从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例如,教授“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每一章时,在讲述知识阶段,可以使用发现教学法;在用例题进行说明阶段,可以采用讲授教学法;进行全章小结时,可以运用自学教学法。这种灵活运用教学法驾驭课堂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具备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层次性特点出发,不同的教学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发现教学法比目标教学法在认知水平上要求要高一些。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性和生理特性,甚至情绪特性的变化,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考虑,教学方法要逐渐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充分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规律。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确立

1 考核形式多样化
课堂讨论、大作业、开卷考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课程设计、上机考试,能够检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低,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块化考试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学习水平在中、下等程度学生的促进是非常明显的,可以将学生的抵触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用多种考核形式,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通过考核方法的变革,可以达到“数据库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出优秀的、高质量的学生。我们对经管系10级“数据库技术”课程,采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上机测试等不同的考核形式,考试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
2 学生学习测评多样化
“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实用性,要求学生采用的学习测评方式不同于其他课程。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要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测评方式,有接受、探究、体验、自主、问题、协作等多种学习测评方式可以选择。在“数据库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阶段,在经管系10级对不同的班,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测评方式,然后进行阶段测验,测验结果均优于传统的测评成绩。实践证明,采用协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是比较适合的学习测评方式。

五、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可以依托“课程组制度”来组建,并充分发挥课程组的组织功能、教学功能和科研功能。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选好课程建设主持人。主持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高尚的师德风范。落实好主持人的权利与责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能充分调动起教学团队中每一位主讲教师的积极性。
二是课程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主要包括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课程组成员的整体素质。课程组成员在课程教学上应形成“一课多人,一人多课”的有效组合。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计算教学科研工作量对教师个人以及对课程组同时进行考核,调动课程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加强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同时加强课程组之间的协调与互动。课程组成员还应组成学术研究团队,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并把课程组的科研工作融入课程教学科研考评体系之中。
[责任编辑:姚丹]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