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巧用巧用实验试述培养兴趣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6346 浏览:21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而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需做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何利用这些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化学教师必须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观察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是教师、学生、实验内容三者交叉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只有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实验的效果才会显著。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

观察不同于一般的感知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定向地获取信息的活动,观察的目的既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而定,又要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认识自己确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清主次,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定向性,以获得全面的、正确的实验事实。初中学生在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常常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不能长时间地把视线集中于应该观察的方面,因此,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要求边观察、边记录、边描述,通过综合处理最后得出结论。例如九年义务《化学》教材中,有两个与磷有关的演示实验,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做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强调让学生观察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和生成物的状态等;而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要向学生交代的是观察反应前后托盘天平上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有变化,而不是去观察磷燃烧的现象。这样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性观察,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主要的、有价值的,这种围绕素质教育而展开的有的放矢的“定向观察” ,可培养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形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观察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反对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而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化学实验最容易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但要避免动手的盲目性,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顺序法。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整个过程是有序的,只有按照顺序进行观察,学生对事物的反映才能具有一定的条理性、连惯性和整体性,才不至于遗漏某些局部细节,才能为有层次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提供合理的依据。
一般说来,观察应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步骤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则应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例如在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让学生进行观察的顺序是:反应前,硫粉用燃烧匙放在氧气中,不点燃,反应不发生;反应中,点燃的硫粉放在氧气瓶中,发出明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亮的蓝紫色火焰;反应后,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这样让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就能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化学现象。
2.对比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可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区别事物的一般特征和个别特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例如:要让学生形成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这一反应的催化剂这一概念,应该有计划地按顺序分别进行,形成对比:(1)单独给少量氯酸钾加热;(2)单独给少量二氧化锰加热;(3)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当单独加热氯酸钾到较高温度时,有少量氧气放出;单独给二氧化锰加热,没有氧气放出;往氯酸钾晶体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3:1)不需要加热到高温就有氧气迅速放出。学生通过以上三组实验进行对比,找出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速度与分解温度的关系,进而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推断出受热不放出氧气的二氧化锰有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迅速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二氧化锰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从而得出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这一反应的催化剂的重要结论。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形成的概念,他们的记忆极为深刻。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极为有利。
3.特征列举法。让学生在观察时尽可能地列举出同一事物的不同特征,这是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素质的重要方法。刚刚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最容易列举物质的颜色、状态两方面的特征,而忽视本质方面的特征,为了克服观察的这种局限性,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适当通过发问,鼓励学生列举事物的各方面的特征,例如,在做向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时,提醒学生全面观察,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从倾倒中看到了二氧化碳能象倒水一样倒入烧杯中,从而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从倾倒过程中看到烧杯中两只蜡烛的火焰先后熄灭,从而掌握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最后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又掌握了二氧化碳的特性和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物质的性质,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根据物质在反应时的特征逐条列举,才能记忆得牢、理解得透、掌握得好。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化学现象的文字描述和文字书写的准确性,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些学生对做化学实验,一看就懂、一说就漏、一写就错,究其原因是没有把看、说、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曾问过学生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应该怎样闻气体的气味?这个学生抬头看了看我,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摇了摇,回答说:“就这样闻”。显然他知道了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就是不能用化学语言表达出来,若用文字书写就更困难了,看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看、说、写”的综合训练。化学学科有它自己独特的理论、概念、名词术语和文字表达方式,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描述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与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才能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