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25 点赞:13846 浏览:586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标的出台点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本文旨在探索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快乐
语文教学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是其它学科的根基。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起来,好奇心和好胜心较小学而言迅速膨胀。根据学生这些特点,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活”起来。

一、兴趣,潜移默化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泛涉猎知识,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通过关联导热知识输送课本知识使得学生上课不是如坐针毡。学生自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同时教师把自己知道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再在课堂上迁移到相关文本中自然会有很大的收效。如:《本命年的回想》①我先将课文中的“年”与现实的生活中的“年”对比,再与我们云南傣族的“年”对比,讲解傣族“踩门槛”的习俗,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他们对此很感兴趣,学这一课就非常轻松,就像在了解民俗风情一样,这节课上成了与学生们一起分享生活,分享民俗的感悟。这得益于我在德宏那段可贵的学习经历。虽然讲得不那么详尽,但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带他们进入一个异域,了解奇特的异域风光,“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语文课。我上高中的时候,张有树老师教我们语文,经常将和我们谈民俗,谈古代名人轶事,听到老师给我们讲柳永,讲嵇康,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买了《世说新语》……,从此我不再害怕古文更不必说语文了。我想,我喜欢上了语文,和张老师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博学’,一方面是自我陶醉,一方面确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记得电视上曾经办了一个节目叫《我爱记歌词》,其中有些电影插曲和一些经典名曲。恰好我要上歌词三首,其中有黄霑先生的《我的中国心》②,然后我就放了《笑傲江湖》插曲,同学们就跟着唱,他们笑得东倒西歪,整个课堂一下就活跃起来了,我趁机把这首歌的作家黄霑先生介绍出来,还说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三首歌中其中有一首就是黄霑先生的,他们一下子就很好奇,然后纷纷猜测,最后我在说出演唱者张明敏时,他们一下就猜出了谁。我们一起学一起唱,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当然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知识。一下课他们就聚在一起说着自己最喜欢的歌,当然他们也记住了《我的中国心》。

二、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班刊,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时刻感受语文的存在,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原来的170班,学生们自己创刊,自己编报纸……中学的时候,营造了一个纯粹,干净的文学环境,使得文学素养在这片土地上得以滋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生活中,真正做到了“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文性和生活性的统一,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为学生们喜欢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快乐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如教授《变色龙》一文时,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地就解决了。

三、自由,彰显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相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我们改革教学上的“满堂灌”这一痼疾需要新课改的引领,主动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出击。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自主意识,养成平等态度,提高和发展自己,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我上《社戏》④,我专门下载了绍兴社戏给学生们看,并且给他们买了豆子。学生们看得东倒西歪,全没有看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女孩子》那样亢奋,我给他们待遇优厚看社戏还给蚕豆吃,一节课下来该我发问了,社戏好不好看,回答自然不好看。回到课文,迅哥儿他们看的社戏还没有我们看的全面,那么他们为什么那么对社戏充满这么大的热情,答案自然就出来了,我们吃的豆子就是文中吃的罗汉豆好不好吃,大家都说好吃。我再发问,是不是你们都从来没有吃过蚕豆,他们说不是,那为什么比你们平时的好吃,学生们笑了:“老师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吃,所以味道特别好”。“哦,原来是你们吃豆的场合不同,味道就不同啊”由此可以想到文中的罗汉豆的味道。同学们自然一下子就领悟过来,原来那夜不好看的戏,不好吃的豆,变成了“我再也没有看过那夜的好戏,再也没有吃过那夜吃过的好豆。”是充满孩子们童趣的东西揪住自己的记忆,同样我相信有这样的体验,我的学生他们也将永远记住这一课,那曾经难忘的时光有一位老师上《社戏》竟是让他们吃豆看电影,电影不好看,豆一般,可是“味道”却变了 。
作者简介:周镜(1980—),女,云南省昭通市人,云南省昭通市昭阳一中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