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引导学生初中思品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5196 浏览:11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者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自主学习对于学习知识及终身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 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
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教师要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者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新课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初中思品课教学不仅要根据课标要求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尝试,使学生做到“五动”。

1、创设情景,让学生心动

让学生心动,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小品表演、诗歌朗诵、讲故事、播放音像、图片、漫画,甚至实物展示等形式,创设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生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最大效率地获取知识。当然,创设情景不是为了热闹,而应该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2、促进发展,使学生主动

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作为教育者,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己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应用课本和其他课程资源,联系学生实际,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发展知识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当学生认识到知识对自己发展的意义时,学习对他们应变得有价值了,他们的学习行动就会自觉、主动。

3、方法指导,激学生能动

自主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政治课难学,究其原因主要难在不懂得怎么读、不懂得怎么答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总结出一些读书、审题答题的土办法,供学生参考。
读书法有:(1)宏观微观法,即宏观把握,微观入手。读每一课第一步先读课题、节题、框题、目题,从宏观上把握课题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具体内容进行细读,体会具体内容与课、节、框、目题的内在联系。(2)压缩膨胀法,即把每一个知识点,观点进入归纳,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压缩,然后再对知识点、观点问题进行扩展,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3)冥思默想法,闭目静心,把每课知识点在脑中过电影般闪现,进行过滤,出现断点立即补上。(4)归去来兮法,从知识点找相应的材料、事例,从材料、事例找相应的知识。
审题答题法:关键词,定方向;抓提示,明要求;分主次,答准全;关键词,巧连接;到最后,要发挥。关键词,定方向,也就是说在审题时把握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确定所用知识的大致范围;抓提示,明要求,就是在审题中抓住设问的规定性提示,明确题目要求,区分题目的性质,即要求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样,或者是综合性的,做到有的放矢;分主次,答准全,就是在审题中理清该用的主要知识点和次要知识点,主要知识点重点下笔,次要知识点一笔带过,力求准确、全面;关键词,巧连接,要求学生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设问,分别用上不同的关连词,巧妙连接知识点,形成答题。如答“为什么”类型的题目用“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是……决定、体现了……”等关连词,答“怎样”的题目,用“必须……、应该……、要……”等关连词,纠正学生在答题中罗列知识点或关连词使用不当,答非所问的毛病;到最后,要发挥,要求学生在审题、答题中,要有所发挥,有所创新。因为开卷考试题目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特点,且命题老师的要求有所区别,体现自己的特色,所以学生在审题、答题中要揣摩出老师的意图,尽力去发现主要知识点之外的其他知识点,跨年级、跨学科、联系自身生活体现来思考问题,力求使答题完整,有新意,以提高档次。

4、挑战创新,促学生乐动

学生在遭遇理智的挑战时,在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中,才能学得更好,更有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重点、关键点,巧妙设疑,经常及时地联系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国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世界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探索,分析说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创新中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习惯。

5、鼓励鞭策,摧学生恒动

学生在受到教师的鼓励鞭策,在被信任做重要的事情时,才能学习得更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经常地赋予学生承担学习任务,使学生有事可做,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获得成就感、被信任感;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地用赞赏的眼光、欣赏的表情、赞美的语言,鼓励学生,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不断鼓励、鞭策下,积极地学习,做到恒动。笔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堂学习发言中,在活动课准备过程中承担各自任务。各小组在集体讨论、酝酿的基础上推选一位同学主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每节课对各小组的发言、参与进行评比。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又形成良性竞争。同时笔者经常注意自己语言、形态对学生的影响。在上初三第三课第一框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看家乡的变化”活动课时,各小组在收集资料、事例、图片、照片的基础上,分别从家乡的经济发展、市容市貌的改观、人民生活改善、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展示家乡的变化。同学们的展示发言,使师生沉浸在家乡大好发展的喜悦之中,正当此时,一个同学突然冒出一句“老师,违法犯罪多起来了”。这是学生求异、求新的表露,是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的体验,且略带俏皮,教师听了不由自主开心地哈哈大笑,学生们受到了感染也轰然大笑。笑声过后,教师鼓励他说下去,这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位学生列举了从改革开放后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现象多了、盗窃抢劫多了、猖獗、校园敲诈多了等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位同学的发言虽然与本接课的主题不和谐,观点偏激,但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亲身体验,又得到老师的鼓励,因而洋洋自得。教师因势利导:这些现象与改革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主流还是支流?如何克服这些现象?学生们的发言更踊跃了。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下,学生的认识澄清了,这些不良现象并不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支流,也只有随着改革的深化、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加以克服。一个教师预先意想不到的插曲,把本节课推向。
几点体会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树立学生的主题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感知、体验、观察、分析、思考的过程是教师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发现的空间,思考的余地,表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转变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并不是撒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角色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8第一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4第一版《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