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几个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几个转变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9451 浏览:1329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表现为: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 评价主体不再单纯是教师,而是转变为学生;注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课堂;评价;转变;方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这个背景下,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再一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相继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虽然这些评价标准的表述方式和指标体系各有不同,但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上,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在“评学”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这就需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和获得知识等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二、评价主体不再单纯是教师,而是转变为学生

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价值主体”,评价者是出于引导帮助的目的,来判定课程、教学等价值客体的属性是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教师、家长或是社会的需要。虽然评价主体可以变化,在自我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在他人评价中教师、同伴等是评价主体,但所有评价活动的价值主体一定是而且始终是学生。因为,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既构成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又成为整个评价的判断标准。在评价中真实地反映和尊重学生自身的需要,把学生需要的价值主体性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倾听学生的声音,建立一种基于理解的价值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进而达到有效评价.“参与与合作”是评价改革的一大视点。学生不是单纯的评价对象,而是构成教育评价过程的参与者与合作者。
三、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科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它们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改变过于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的落实倾向,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思考,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四、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评价,向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程序化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仅仅是教材的简单呈现,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活动,也是教师事先就设计好了的、为了教师的“教”服务的。教学评价也更多地关注教师教法的选择和应用。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这必然要求教师的角色由重“教”向如何指导学生去“学”转变,由简单地呈现教材内容向创造性使用教材转变。

五、注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提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使得评价的根本功能倾向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再以甄别为主。但这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不是说彻底摈弃甄别,甄别是因材施教的前提,离开它,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性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分类、因材施教,指导和帮助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所以只有利用鉴别这种评价手段,才能识别学生的特性,提升学生的个体差异,达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新课程评价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价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获得的经历和体验,即强调了评价的目的性与过程性的互动。学校应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根据目标多元、方法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测验、案例分析、对话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与他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赵枫胜(1977-),男,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小学教师,小教二级;
魏术芳(1978-),女,山东省诸城市科信小学教师,小教二级(山东省 诸城市 2622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