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问让学生学会提问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13370 浏览:578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当然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学生问的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关键词】学生提问 教师指导 营造氛围 回答提问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问,是自主学习权的真正获得;问,是无知者的主动求知;问,是对已有知识结论的怀疑,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意义重大而深远。然而,我们的课堂里学生极少提问,见到的多是老师不断地向学生提问。难道是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吗?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何况是一群孩子。这不禁让人深思:我们到底哪儿出问题了?
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幼儿时期是非常爱提问的,遇到新鲜事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低年级的孩子有时还会提问,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慢慢地就不提问题了。原因当然很多,从学生的方面来说,多数人的心态可以概括为不敢问、不会问。不敢问,因为提问有风险,需要勇气。一怕提问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讥笑;二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被同学和老师认为知识浅薄,引起师生的讥讽和嘲笑。不会问或根本没有问题问,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的被动状态和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提问,甚至大多数学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老师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至多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时,才会向老师请教该题怎么做?很少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我们教师只是在教学思想上注意启发学生答问的能力,而很少注意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提问和质疑的准备。再者,提问是一种自主意识,更是一种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能力。自我意识没有唤醒,学生不会问,不经受历练不懂提问策略,学生也不会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说:“让学生提问的意识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优秀的学生应该独立思考,敢想敢问,勇于创新。”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个人认为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

1.营造敢问乐问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其核心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首先要鼓励提问,无论问题是幼稚的还是荒诞的,只要认真提出来就都应该受到尊重。要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在老师的眼里“多提问题、会提问题的学生才是好样的”。
其次,课堂要留有提问时空,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出;在课中,鼓励学生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这样,为学生提问保证了足够的时间,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保证了人人都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从而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与此同时,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学生不愿提问不会提问,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时给予鼓励,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和信任。哪怕耽误一点时间,只要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成功,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有时如果学生不会提问,作为引领者的老师就要主动提问,抛砖引玉,“考考你”,“猜一猜我是怎么想的?”

2.把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或主线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问题从哪里来呢?是由老师提出来呢,还是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提出来?前者是让学生寻找答案;而后者是让学生主动质疑,学会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会让学生的阅读目标单一化,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当老师让学生自由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多维的,开放的。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基础稍差的孩子可能在字词上就有问题了,而基础较好,阅读水平较高的孩子关注的可能是课文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目的等。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学生,只有学生在读中产生的问题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作为教师,我们就要认真倾听,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和整合,以便及时解决,鼓励学生提问。学生要想提出问题,就得认真读书,问题提得多了,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利用课文资源指导提问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培养问题意识的资源。比如课文中的“泡泡”,它是帮助我们思考的,也可以用来教学生提问。如四年级下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的第二自然段写到:在二十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明和发现。旁边有这样一个泡泡:“发明”和 “发现”有什么区别呢?三年级下册《翠鸟》第一自然段写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旁边吹出一个泡泡:联系上下文,我能理解“鲜艳”的意思。学生会这样思考,那么他们就会理解词语了。
另外,学生还要学会从内容上提问。比如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中写到:孩子们会感受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旁边吹出一个泡泡: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结尾写到:是啊,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刻。旁边的泡泡: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刻呢?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按理说,桂花在八月盛开,它的香气怎么可能香满全年呢?学生如果会这样提问,那么他们顺藤摸瓜理解课文就轻而易举了。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从内容上提问,还要学会从语言形式上提问,为什么这样写,不那样写?如《祖父的园子》中写到: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一段似乎比较重复、啰嗦,不符合常理。因此,我们读到这违背常规的语言形式时,应该产生疑问。
其次,还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写法上提问。如四年级下册的《夜莺的歌声》中,文章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万年牢》中可以这样提问:课文中三次写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此外,看课题也可以提问,如五年级上册的《梅花魂》,这“魂”是什么意思?梅花的魂是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题目要加引号?为什么把两个相反的评价放在一起,是说的同一件事吗?《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谁毁灭的?他们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总之,正如爱因斯坦说过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当然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学生问的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