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理由调查和倡议要求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6793 浏览:187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来来,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或致伤,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本文将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导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等院校 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 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西部某高校1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作初步的了解,此研究收回调查问卷102份,有效问卷90份。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25%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程度严重的占了3%,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

二、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不甘落后的心理

民办高校的学生的高考成绩的不理想使他们对自我产生了怀疑,但同时强烈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不甘心目前的这种现状,因此,在刚入学的时候,他们大多数人在思想上是积极向上的,对待学习刻苦勤奋。

(二)维权意识强

民办高校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它的基本经济保障就是收取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因此,“以学养学”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民办高校学生经济负担较重,由此产生了更为强烈的维权心理。

(三)热情、意气风发

在我和这些学生的访谈中,我发现他们总是那么阳光,充满朝气和活力,对即将毕业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有60.78%的同学表示对未来的就业有自己的打算。因此,绝大部分同学对未来和前途还是充满信心的。

(四)学习上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民办高校中,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被动接受教师教学要求和考核,学习态度不端正。绝大部分同学只为了混一张文凭,等着文凭一到手就去家里安排的工作单位报到;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

(五)焦虑的心理

在这所学校中,有76%的学生曾经或现在正表现出焦虑,其中,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家庭、社会压力都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因素。而其它的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寡言、内向孤僻。

(六)失落的心理

在这所学校中,不乏高考成绩较优异的学生,他们或者因填报志愿的失误,或者因当时对这所学校不了解等各种原因选择了这所学校,当后来发现这所学校并不是自己所期望中的大学的时候,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使得心理难免有些失落,甚至丧失自信,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

(七)自卑的心理

这类高校的学生比普通类高校的学生更容易表现出自卑倾向,其中,害怕别人提及现在就读的学校占了80%左右,正由于遭受受到社会性的这种贬抑性评价,导致他们往往会遁入自我怀疑的峡谷,无法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以负面的、消极地态度看待周围世界,产生一种轻视、怀疑自己的心理状态。

三、导致民办高等院校学生不良心理的诱因

(一)学习成绩的影响

从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来看,民办高等院校明显低于公办类高等院校,通过对09级学生的高考成绩调查显示,高考分数在400—450分以下的占了65.7%,在300—400分以下的占了26.8%,而300分以下占了4%,仅仅从分数来看,民办高等院校所招生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相对于同层次公办高等院校的学生是明显偏低的。

(二)社会压力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一般学习成绩差、各方面素质都不太好的学生才去就读高职院校,社会上对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总是充满了一些轻蔑甚至鄙视,因此,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从其踏入校门开始,围绕着“民办”二字所带来的社会评价就跟随着他们的大学生活,一方面,进入大学生活的他们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另一方面,围绕着民办二字带来的社会评价又让他们内心体验着复杂的情感,或内疚或羞愧。

(三)经济压力的影响

大多数民办高等院校学生来自贫困家庭,面对民办高校的高收费,他们的家庭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上大学的费用,同时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又是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学习是否用功,成绩是否突出,但是他们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利用一切做的机会。因此,他们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业。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四)同伴群体的影响

相比其他院校来说,民办高等院校里不学习或者不想学习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而其他想学习的学生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在这所学校里,上晚自习的教室里,始终是闹嚷嚷的,而极少数想学习的同学根本无法完全静下心来,因此,这种想学习而又不能学习的心理状态会导致焦虑、激动易怒、压抑苦闷甚至抑郁消沉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六、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加深对心理咨询服务的认知

心理健康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生疏的名词,他们对什么样的心理是一个健康的心理不甚了解,对自己患有“心病”就更无法觉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但是民办高校的设置几乎空白。

2.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据调查,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设置中,几乎没有单独开设心理健康课,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就需要在全校建立以学生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心理学走进课堂。

3.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在高校中是与学生关系最亲密的一个群体,只有辅导员才能较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态,然而,在这所学校里,我发现辅导员并没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他们要管理的学生太多,无暇顾及,而这所学校的辅导员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管理的学生有二三百人之多,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其他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对学生不满意。在他们看来,这里的学生自身素质较低,并没有多少可教育性,所以干脆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就要求辅导员尽最大努力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于学生们的这种自卑、失落的心理,应该及时加以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有利于一切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4.社会方面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段。这个阶段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同时也是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极易受各方面影响的年龄。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也有着对未来的无限渴望,同时也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对他们少一些鄙视,多一些支持和鼓励,特别是用人单位,更应该看重的是这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他们的出身,应该给予他们与其他院校的大学生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

5.家庭方面

作为父母来说,他们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虽然他们没有考上较理想的大学,但是只要他们能在你们的支持、鼓励下积极进取,同样能取得成功,同时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应该更多地予以关注,让他们感觉到,你们不会因为他们考上了这类大学感到失望,更重要的,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并且接受他们所就读的学校,增强他们的自信。
[参考文献]
袁贵仁.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Z].卫生部网站,2004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1
[3]许跃宇.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突出问题[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

6.19(6)

[4]斯宾诺莎.学[M].贺麟,译,北京:商务图书馆,1981
[5]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61
[6]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07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高教所 上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